疾病名称(英文) |
ventricular flutter and fibrillation
|
拚音 |
XINSHIPUDONGHECHANDO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循环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心室各部分发生快速微弱无效的收缩或快而不协调的乱颤,分别称为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大多为心室颤动的前奏,两者都使心室丧失排血功能,常为临终前的表现,但亦可阵发性地出现,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为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增高,形成单个或多个异位起搏点;或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细胞间复极不匀,导致反覆折返运动;或上述两种因素的联合。心肌缺血、损伤、交感神经兴奋或高度心动过缓都能引起上述变化,成为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的诱因。常见于:①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严重缺血时。②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极为缓慢或伴室性早搏时。③电解质平衡失调,如严重缺钾或高血钾。④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锑剂、氯喹、酚噻嗪类药物中毒,肾上腺素类药物反应。⑤触电、雷击或溺水。⑥低温麻醉、心脏外科手术。⑦Q-T间期延长综合征。⑧少数左房室瓣脱垂综合征。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
体检 |
|
电诊断 |
心室扑动时心电图示QRS波群和T波难以辨认,代以较为规则、振幅高大的波群,150—250次/min。心室颤动时波形低小不整齐,200—500次/min,发作前可先有频发的室性过早搏动。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