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拚音 | ZHENFAXINGSHIXINGXINDONGGUOS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循环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心室异位激动引起的,起始和中止突然,频率160—250/min次,节律规则的发作性心动过速。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多见于严重心脏病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此外,原发性心肌病,急性心肌炎,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洋地黄、锑剂、酚噻嗪药物中毒,缺钾和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也可引起,也见于低温麻醉、心脏手术、心脏导管检查过程中以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过量时,偶尔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①心室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增高。②心室内折返。③并行收缩(见“心律失常”、“并行心律”条)。④触发激动。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 1.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发作时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无效。持续发作较久可导致心衰、休克、昏厥或抽搐。 2.心电图:快速连续三个或以上的室性早搏。QRS波宽大畸形,有继发性ST-T改变。心率160次/分左右,心律不甚规则。发作前后出现室性早搏。 [附]程度分类 1.偶发:①每月发作1~2次以下,每次发作1h以内,休息后即自行消失;②每月发作1~2次以下,每次发作1h以上,休息后不立即消失。 2.多发:①每月发作超过2次以上,每次发作1h以内,或需药物控制者;②每月发作2次以上,每次发作1h以上,或需药物控制者。 3.频发:①每月发作,短暂,多次;②每月发作1次以上,每次发作在24h以上,或需药物控制。 |
西医诊断依据 | 依靠心电图。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有心悸、心率增快感。心室率较快时由于心输出量降低,常伴有血压下降、头晕、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心绞痛、心力衰竭或心源性昏厥发作,少数可发展为心室颤动。部分患者发作时心率不过快,又无器质性心脏病,则症状轻,甚至无症状,体检发现心率快速,160—250次/min,心律规则或有轻度不齐。心尖区第一心音响度常有变异,刺激迷走神经对发作大多无影响。 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发作不足30s的,称为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持续30s以上未自动中止的,称为持续性室速。心动过速短阵发作,QRS波群形态多变,且频率200—250次/min以上的室速,称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尖端扭转型室速。重复发作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称为短阵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作时,同一导联的QRS波群主波方向上下交替(一次向上,一次向下)的,称为双向性室速。上述为特殊类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特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
体检 | |
电诊断 | 心电图特征为可见连续3次以上快速的室性早搏,QRS波群畸形,时限≥0.12s,频率规则或略不规则。窦性心律可继续独立存在,形成房室分离。窦性P波有时难以辨认,但食管导联或右心房内心电图常可显示窦性心房波。P波频率较慢,埋于QRS波群内而不易发现。窦性P波偶有可能下传,形成一次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心室夺获)。其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或略有差别(合并心室内差异传导)。有时窦性P波部分夺获心室,与心室异位搏动共同形成心室融合搏动,其形态介于窦性心律与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波群之间。偶有1:1室房逆行传导,QRS波群后有P波。也有伴不同程度室房传导阻滞的。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主要须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传导、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相区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1.显效:用药后发作基本控制或频发转为偶发。 2.有效:用药后发作频率较原有者减少50%或以上,持续时间较原有者缩短50%,或频发转为多发,或多发转为偶发。 3.无效:用药后无变化。 4.恶化:用药后发作频率或持续时间较前增加50%以上。 |
预后 | 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室速,预后较好。而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持续或非持续室速的,预后差,属高危患者,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速发作的患者,预后也较差。扭转型室速和双向性室速可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发作时症状严重,预后不良。短阵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大多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不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也不演变为心室颤动,预后良好。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应予紧急处理,尽快控制发作,并预防复发。伴休克或低血压者先用升压药,保持血压接近正常水平;纠正酸中毒,再根据病情与病因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者首选直流电复律或利多卡因,亦可用普鲁卡因胺静脉缓慢注射。上述药物疗效不佳者可选用美西律(慢心律)、普罗帕酮(心律平)、塞他洛尔、丙吡胺、安搏律定(茚丙胺)、胺碘酮等。洋地黄中毒引起的禁用直流电复律,首选药为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低钾者可给用0.5%氯化钾溶液静脉滴注。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基础上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宜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或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病因不明室性心动过速除用直流电复律、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胺外,还可选用口服美西律、普罗帕酮、奎尼丁等。预防复发亦可服用上述药物,必要时可加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己证实应用程控电刺激方法诱发室性心动过速,评价药物疗效,选择预防用药,因此对持续性室速有较好疗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室速包括右室发育不良、药物疗效不佳者,经电生理研究精确标测定位异位搏动起源点,可采用射频消融、电激光毁损异位病灶治疗,或用电激光或冷冻破坏局灶性微形折返环,已有取得可喜疗效的报道。对室壁瘤引起的频发室速可手术切除室壁瘤。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