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肾病性视网膜病变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nephrotic retina degeneration
拚音 SHENBINGXINGSHIWANGMOBINGBIAN
别名 中医:视瞻昏渺,肾风损目,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眼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肾病性视网膜病变多见于慢性或亚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的病人,在急性肾炎一般无视网膜改变。因为是全身病,故病变多见于双眼,本病的眼底改变有视网膜血管痉挛,视网膜出血及渗出等,但病变为可逆的,可因疾病的痊愈而正常。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本病多因外邪侵袭,日久脾肾亏损所致。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本病的病理学基础是血管痉挛性收缩,它不仅加重血压升高,同时也使视网膜局部缺血,造成一系列眼底改变。由于肾功能下降,血中新陈代谢产物的毒素积聚,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引起视网膜的水肿,渗出。由于肾功能障碍,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病人可有不同的贫血症状。
中医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眼证候。凡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水湿上泛于目;或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湿,上泛于目;或肾阴亏虚,阴虚火旺,迫血妄行,上攻于目等均可发为本病。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辨证,以虚实力纲。脾肾两亏,气血不足属虚证,诸如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或肾阴亏虚,阴虚火旺,迫血妄行,多属本虚标实证。
1.脾肾阳虚
证候:视力减退,实验室及眼底检查发现肾炎及视网膜晚期病变。兼见全身明显水肿,面色少华,四肢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寒肢冷,纳食不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缓。
辨析:①辨证:以肾性眼底改变兼见全身水肿,面色少华,四肢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脉沉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阳虚运化无力,肾阳虚水不化气,水湿内郁,上泛于目故见肾性眼底改变;脾肾虚则水妄行,盈溢皮肤而全身水肿,湿困清阳,清阳不得上升温胸头面,故头昏,面色少华,纳食不佳;脾阳虚主肌无力而身疲乏力,肾虚则腰膝酸软;舌、脉均为脾肾阳虚之征。
2.肾阴亏虚
证候:实验室及眼底检查发现肾炎及视网膜早期病变,兼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腿软,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以肾炎性眼底改变兼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腿软,舌质红,苔薄,脉细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肾阴亏虚,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气不摄血,血不归经,故见眼底出血和血尿;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故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肾虚则腰酸腿软,舌、脉均为阴虚火旺之征。
3.气血亏虚
证候:视力减退,实验室及眼底检查发现肾炎及视网膜晚期改变。兼见面色少华,四肢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纳食不佳,舌苔薄,脉软弱无力。
辨析:①辨证:以肾炎性眼底改变兼见面色少华,四肢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苔薄,脉细弱无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水湿上泛于目故见肾炎性眼底改变;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见面色少华,四肢乏力;肾开窍于耳,其应在腰,肾虚则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脉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患者有慢性或亚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史,伴有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等症状。
2.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和/或视物变形。
3.眼底改变:视乳头色淡、水肿,边界不清,视网膜血管明显收缩,可呈铜丝状或银丝状,高度收缩可使动脉不易辨认,经常可发现动静脉交叉压迹现象,视乳头四周或整个视网膜水肿;疾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视网膜棉絮状渗出物与深度圆形或浅层火焰状出血;在黄斑区可呈典型的星芒状渗出,严重的渗出,聚集于视网膜下可形成视网膜脱离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尿中可有蛋白、红细胞和各种管型,血象呈贫血改变,球蛋白与白蛋白比例倒置。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糖尿病、高血压、妊娠毒血症所致的视网膜病变相鉴别,但结合病史,鉴别不难。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内科治疗:适当休息,防止链球菌感染,缓慢降低血压,纠正贫血,解除血管痉挛,限制钠盐及水分的摄入量,补充高蛋白饮食,低磷饮食,适当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
2.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中医治疗 本病多虚证或本虚标实证。治疗视其不同证情,分别施以温肾阳、滋肾阴,补气血等法。
(一)辨证选方
1.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右归饮(《景岳全书》)加减。熟地15g,枸杞15g,山药15g,杜仲15g,炙甘草6g,熟附子12g,山茱萸10g,白术10g,茯苓15g,黄杞15g。若眼底及全身水肿甚,可加车前子、泽泻以增利水见功。
2.肾阴亏虚
治法:滋阴补肾。
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加味,熟地15g,淮山药15g,丹皮10g,山萸肉10g,茯苓15g,泽泻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茅根30g,地骨皮15g。虚热重者酌加知母黄柏
3.气血亏虚
治法:大补气血。
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加减。人参12g,山药15g,熟地15g,当归10g,杜仲12g,山茱萸10g,枸杞15g,黄芪15g,白术10g,炙草6g。证重者加板、鹿角胶各12g。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肾炎与高血压的眼底病变的发病机制,眼底表现均相似,表现为眼底视网膜水肿,硬性渗出,视网膜出血及视乳头水肿。西医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辅助以地巴唑,维生素B、C、芦丁及碘剂治疗。中西则主要根据全身症状结合眼底情况,分别治以温补脾肾、滋肾阴、补气血等法。现代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加之辨证调护,可收到较好疗效。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访民间中医奇才__略说一二
 小儿发烧无汗,请各位帮忙辩证一下
 治疗痛经原来如此简单
 手淫后恢复得方法
 舌謇
 岭南名医--北宋翰林医官陈昭遇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