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角膜软化症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keratomalacia
拚音 JIAOMORUANHUAZHENG
别名 中医:府积上目,小儿疳眼,疳毒眼,疳眼症,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眼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角膜软化症是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常累及双眼,多发生于4岁以下儿童,偶有成人发病,是发展中国家小儿最重要的致眼病。此病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治疗,角膜组织将进一步坏死、融解,最后导致失明。本病临床上分为三期:夜盲期、干燥期、软化期。
中医释名 角膜软化症相当于祖国医学的“府积上目”、“小儿疳眼”、“疳毒眼”、“疳眼症”等。
西医病因 维生素A缺乏可因饮食中含量不足、胃肠病所致吸收不良或肝脏转换机能不良所致。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最常见于腹泻、慢性消化道疾病以及人工喂养不当的婴儿。此外由于患麻疹肺炎发热消耗疾病,家长又缺乏卫生常识,进行不适当的忌口使体内营养和维生素A严重缺乏而导致本病发生。
中医病因 本病继发于小儿疳积,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喂养不当,营养失调;或久病虚赢,脾虚失运,均可导致肝脾亏虚,热自内生,酿成疳积,上犯于目;或肝虚血少,精气损耗不能上荣而致本病。
季节
地区
人群 多见于婴幼儿。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辩证应着重于肝脾,主证是眼干涩不适,频频眨目,夜盲,重者怕光流泪,不能睁眼,喜伏暗处,皱盾咬甲,揉鼻,胃纳差,白睛少泽,微黄皱起,血络青紫,两眦白睛有银白色三角斑或粗糙肥厚。双眼黑睛混浊不清,知觉减退,继之,黑睛软腐似覆豆腐皮或黑睛溃陷,睛及溃破,遗下厚翳,渐萎缩而目盲。本病早期之夜盲,又称“肝虚目”,在外眼见症不明显时,需与“高风内障”相鉴别,患高风内障者眼无不适,外观正常,初起眼底变化虽不明显,但全身无疳积见症。
1.肝脾亏虚
证候:初现雀目,白睛干涩,眨目羞明,喜伏母怀,食少腹胀,面黄体瘦,精神萎靡,唇干口渴,舌淡而嫩,苔薄白,脉细而弱。
辨析:①辨证:以初现雀目,白睛干涩,眨目羞明为辩证要点。②病机:肝藏血,脾为生血之本。脾虚生化泛源,血不能沿肝脉滋养目窍,故见夜盲,白睛干涩,眨目羞明。
2.脾虚肝热
证候:小儿虫积日久,白睛干燥无华或出现干燥斑,黑睛生翳,形容枯槁,脱发,揉鼻,喜吃泥土,生米等;腹胀便溏或午后潮热,烦躁不宁,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或弦细。
辨析:①辨证:以黑睛生翳,白睛干燥,形容枯槁,腹胀便溏,午后潮热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虫积日久,脾胃损伤,运化失常,则腹胀便溏;脾虚气血生化泛源,目失濡养,则白睛、黑睛干燥无华;血虚不能养肝,肝之阴血虚少,肝热内生,故午后潮热,烦燥不宁。
3.脾虚湿困
证候:黑睛翳溃糜烂,声音低微或嘶哑,面黄体瘦,精神萎靡,食少腹胀,大便溏泻,完谷不化,舌淡苔黄腻,脉濡。
辨析:①辨证:以黑睛翳溃糜烂,面黄体瘦,大便溏泻,完谷不化为辩证要点。②病机:脾为后天之本,喜燥恶湿,著脾虚湿困,则运化无力,故见大便溏泻,完谷不化;脾虚精气主化不足,形神失养,则面黄体瘦,精神萎靡;脾虚湿困,清阳不升,精微不布,睛珠失于温煦滋养,故见黑睛翳溃糜烂。
4.中焦虚寒
证候:黑睛糜烂或破损形成蟹睛,泄泻频频,完谷不化,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迟。
辨析:①辨证:以黑睛糜烂或破损形成蟹睛,泄泻频频,四肢不温,面色苍白为辨证要点。②病机:中焦虚寒,脾胃运化及升降失职,则泄泻频频;阳虚无以温煦故四肢不温;精气不足,目失所养则黑睛病变日重,甚至溃破,形成蟹睛,眼珠萎缩而失明。
西医诊断标准 1.营养缺乏、长期腹泻、偏食、新生儿人工喂养及慢性消耗病史。
2.夜盲期:首先表现暗适应能力减弱。
3.干燥前期:球结膜表面失去光泽和弹性,当眼球运动时,球结膜出现皱折,角膜表面也无光泽,感觉明显减低,作结膜上皮细胞刮片检查可见干燥杆茵及角化颗粒。
4.角膜结膜干燥期:脸裂部球结膜有结膜干燥斑,角膜呈毛玻璃样混浊、感觉消失。
5.角膜软化期:球结膜肥厚而粗糙,角膜基质混浊,上皮脱落形成溃疡,前房积脓,继续恶化,角膜呈乳白色胶冻样坏死融化,导致角膜穿孔,形成粘连性白斑,如并发感染则发展为全眼球炎,最终失明。
6.全身伴有皮肤干燥、消瘦、声音嘶哑。
具备第1、6项兼第2~5项之一即可诊断本病。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患儿重度营养不良、体质消瘦虚弱、精神萎靡、声音嘶哑、皮肤干燥和毛囊角化。临床可有以下症状和体征。
(一)此病的早期可表现为夜盲,即在暗光下、夜间不能见物,因患儿太小不易发现。眼部有干涩感,常于晨起睁眼困难,睁眼时间稍长,角膜即失去光泽。后期可有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二)本病进入干燥期,双眼失去光泽,呈雾状混浊,结膜干燥,出现Bitot氏斑。斑呈三角形,基底在角膜缘,表面为灰白色泡沫状,不被泪液湿润。此斑易擦去,但迅即复生,此斑被认为是干眼症的特征性体征。转动眼球时结膜形成向心性皱褶。下脸结膜与半目皱襞色素沉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进入角膜软化期时,则角膜呈灰白或灰黄色混浊。进而自溶坏死形成溃疡,此时极易发生感染,造成角膜穿孔,最终形成粘连性角膜白斑或角膜葡萄肿或眼球萎缩而失明。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暴露性角膜结膜病变也表现为角结膜上皮干燥、退变,甚至发生角膜溃疡、穿孔,但无全身营养不良表现,也无夜盲,且多为单眼睑缺损或睑闭合不全所致。另外严重结膜炎如沙眼天疱疮烧伤所致广泛结膜疤痕,泪腺管口被阻塞、副泪腺被破坏殆尽,结膜也可显现干燥,角膜同样枯干。此类患者有广泛的结膜疤痕,多发生于成年人,但绝不引起角膜软化,易与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干眼症区分。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①局部与全身症状消失。未进入软化期者,局部体征消退。②已发生角膜软化者,病变处形成疤痕。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多食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蛋类、肝、萝卜等。轻症时除上述之外口服鱼肝油即可。重症或不能进食者,肌肉注射维生素A25000~50000U,每日一次,三天后改为口服浓缩鱼肝油每日10~20滴。
2.局部治疗:眼局部给予热敷,滴浓缩鱼肝油滴剂,散瞳。为预防感染眼部可滴用或涂抹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膏。对已穿孔的病人,视穿孔大小可考虑行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
中医治疗 本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原则上以健脾消疳为主,同时亦可采用针灸及捏脊疗法。此外必须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一)辨证选方
1.肝脾亏虚
治法:健脾消积,养肝明目。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2g,党参10g,白术12g,茯苓9g,山楂10g,麦芽Dg,陈皮9g,夜明砂9g,炙甘草6g。可与鲜猪肝同煮食,用量视患儿年龄及体质酌情加减。
2.脾虚肝热
治法:健脾清肝,杀虫消疳。
方药:肥儿丸(《医宗金鉴》)加减。人参10g,云苓9g,白术15g,甘草6g,山楂9g,神曲9g,麦芽9g,黄连6g,胡黄连8g,芦苔5g,使君子12g,若黑睛翳厚或黄液上冲,肝热较重者酌加龙胆草、白芍等。药量视患儿年龄及体质灵活掌握。
3.脾虚湿困
治法:健脾益气,除湿消疳。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云苓、白术、扁豆、陈皮、山药各12g,炙甘草6g,莲子肉10g,薏苡仁12g,桔梗10g,砂仁6g。脾虚有积滞者加神曲、麦芽;有虫积者加使君子。
4.中焦虚寒
治法:温中散寒,补益脾胃。
方药:附子理中汤(《阎氏小儿方论》)加减。熟附子12g,白术9g,干7片,党参6g,炙甘草6g。若阳虚甚者加肉桂;若黑睛溃烂,全身枯瘦,腹大筋青,洞泄不禁,口干声哑,手足浮肿者,证属危重,应立即按儿科疳积之危证制定抢救措施。
(二)点眼疗法
(1)角膜混浊糜烂或黄液上冲时,用清热解毒类眼药水点眼。如板蓝根注射液点眼。
(2)蛋黄油眼膏:鱼肝油精(针剂)lm1,蛋黄油lm1,冰片0.1g(研极细),白凡士林10g,混合调匀点眼阳3次。
(3)蟀蜜眼药水:净蜂蜜12.5m1,滴眼剂溶媒87.5m1。先将溶媒煮沸,立即将蜂蜜加入,充分溶化后放冷,滤过去渣,分装滴眼瓶中备用点眼,每次1~2滴,一日4~8次。
(4)胆蜜眼药膏:羊胆汁(或牛胆汁)、净蜂蜜等量,混合置于浅皿中,水浴加热蒸发水分至厚糊状。每10g加硼酸硼砂各0.6g,冰片0.1g(共研成细粉调入),调匀,密贮备用点眼,一日~2次。
(三)食疗法:多进含营养的鱼、蛋、乳、肝类食品及新鲜蔬菜,如胡萝卜、青菜等。
中药 中成药
1.七珍丹:1岁患儿每次口服10粒,每日2次,本方健脾消积,用于本病脾虚肝热型。
2.婴儿素:1岁患儿每次口眼1包,每日2次,本方健脾化湿,用于本病脾虚湿困型。
3,内金散:1岁患儿每次半包口服,每日2次。本方健脾消积,用于本病各型。
针灸 针灸疗法:针刺四缝,灸气海、足三里、脾俞、肝俞、肾俞等。
[按摩]捏脊疗法:以两手指背横压在上强穴部位,向大椎穴推进。同时以两手拇指与食指将皮肤肌肉捏起,交替向上移动,直至大椎,作为一次。如此连续进行六次,在推捏第5~6次时,以拇指在腰部用隐力将肌肉捏起5~6次,捏完后,再用两母指从命门向肾俞左右推压2~3次。此疗法有调理脾胃,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功效。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角膜软化症是维生素A严重缺乏的眼部临床表现。多见于虚弱多病、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双眼发病。治疗主要为改善全身营养,大量补充维生素A和防止角膜继发感染。中医学认为疳由积滞而成,有“无积不成疳”之说,疳积已成则气液干涸,身体赢瘦。疳眼的发生,多因饮食不节,偏食或喂养不当而损伤脾胃;或久病体虚(如麻疹恢复期或长期腹泻等),运化失常,脾虚肝热;或感染诸虫,酿化成疳。疳积即成则上犯肝窍,疳眼属正虚邪实的眼病,须注意健脾消疳,清肝泻热。脾为中土,中土健运,则脏腑灌输自然调和,目为肝之窍,清肝泻热,则目免受其害。具体治法上则加强营养,调整饮食是中西医共同之处。西药首选鱼肝油剂及控制预防角膜感染,中药肥儿丸为代表方剂,本病贵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若小儿常掩面而卧,喜伏母怀,应警惕本病的发生,而不要误以为撤娇。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A的补充必须合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略懂一二,为预防本病,盲目服用过量维生素A剂,以致过量碍胃,反而消化不良,甚至中毒,应引以为鉴。另外,对于严重病例,不要轻易放弃治疗,有些病例外观虽已相当严重,整个角膜呈现化脓样改变,但经过积极抢救仍可恢复一些视力。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难入睡,易醒,多梦;发细易脱;舌苔根部黄苔有
 戒烟
 毛主席的医疗路线令我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中医学的制高点(四)  杨世廷
 我的身体该怎么调理,请高人指点!
 雄黄膏(《御药院方》卷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