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ornea complication by contact lens |
拚音 | JIECHUJINGYINQIDEJIAOMOBINGFAZHENG |
别名 | 中医:聚星障,凝脂翳,黄液上冲,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眼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目前,角膜接触镜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配戴后引起的角膜并发症日益引起临床上的关注。根据接触镜不同的特性其分类较多,按接触镜的硬度可分为:硬性、软性、半软性接触镜;按其用途可分为:矫正屈光不正用、治疗各种角膜病用、检查用;按其吸水率可分为:亲水性和非亲水性接触镜。由配戴接触镜而引起的一系列结膜角膜的病症,统称为接触镜引起的角膜并发症。 |
中医释名 | 接触镜引起的角膜并发症中医五轮辨证属风轮疾病。类似于“聚星障”、“凝脂翳”,严重有脓者称“黄液上冲”。无论是初期或溃烂期,大多以肝胆火盛为主。多因接触镜先致黑睛表面损伤,复受风热毒邪外侵,致使黑睛混浊溃烂,若素体肝胆火炽,则风火交攻,酿脓为患,黄液上冲,症情更剧。 |
西医病因 | 角膜接触镜的配戴一般是安全的,但如果戴前未严格配戴适应症、消毒不严格、镜片管理不善、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或因配戴镜片不合适等,则可引起各种眼部损伤。用来矫正屈光不正的接触镜,是戴在健康角膜上,故角膜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较轻;但治疗性软镜是戴在有病的角膜上,故并发症更易发生且较重。接触镜引起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种:对镜片不耐受、巨乳头状结膜炎、角膜水肿、细菌和真菌感染、棘阿米巴角膜炎、角膜新生血管、无菌性浸润和前层积脓、镜片涂层。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证候:患眼红疼涩磨流泪,甚则痛连额头,黑睛混浊溃烂,甚则黄液上冲,伴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脉弦数,苔薄黄。 辨析:①辨证:以患眼红疼涩磨流泪,黑睛混浊溃烂,口苦咽干,小便黄赤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黑睛属风轮,内应于肝。今肝经素有伏热,又夹外邪入侵,内热外邪相搏,以致肝火炽盛,上的黑睛,故见上述眼部诸症;口苦咽干为肝火内炽所致;热移下焦则小便黄赤。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1.对镜片不耐受:配戴角膜接触镜后出现眼部不适及异物感,结膜充血,或戴治疗性软镜后原有症状加重(充血、畏光、流泪、疼痛),就表示患者对镜片不耐受。 2.巨乳头状结膜炎:最早发生于戴镜后3周,典型症状有过多的粘液,中等度的痒感,对镜片的耐受性下降,在上睑结膜面出现大的乳头,结膜刮片找到较多的嗜伊红白细胞。 3.角膜水肿:由于配戴时间长,引起角膜上皮缺氧,组织内乳酸堆积,导致角膜上皮和前基质水肿。因内皮从前房水中摄取氧气,故较少水肿。裂隙灯下可见角膜增厚,呈灰白色雾状,水肿位于前部,内皮则不水肿。 4.细菌和真菌感染:这是最严重的并发症。长期配戴接触镜,不按规定消毒或消毒不严格等这都大大增加了角膜感染的机会。病人在配戴过程中出现了更严重的流泪、畏光、疼痛且视力进一步下降,角膜上出现致密混浊、黄白色浸润及溃疡形成,甚至前房积脓,应高度警惕细菌和真菌感染角膜,需做角膜刮片或结膜囊分泌物培养,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应该注意的是:除常见的细菌和真菌感染以外,绿脓杆菌感染也是可以遇到的,如果角膜感染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则病情更为严重、进展迅猛,早期角膜局部浸润呈凝胶状。 5.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一种罕见的角膜炎,但随着角膜接触镜的普遍应用,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主要症状为:眼部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视力下降。早期出现类似单疱角膜炎的树枝状浸润,然后病变可侵入角膜基质层,进一步发展可形成溃疡,甚至穿孔。本病病程长,可经历数月之久。 6.角膜新生血管:配戴接触镜后,在角膜的表层和深层均可出现新生血管,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局部缺氧、机械性刺激和角膜代谢紊乱所引起。周边角膜新生血管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期间是有利的,可以促进创面愈合,但若长入角膜中央就会影响视力,必须采取措施。 7.无菌性浸润和前房积脓:长期配戴软镜可以引起非感染性的点状角膜浸润、上皮缺损和前房积脓。此时无论是分泌物涂片、上皮刮片还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这就是单纯戴镜而引起的无菌性角膜浸润和前房积脓。 8.镜片涂层:配戴过程中出现雾视,一过性视力下降时,多半是发生了本并发症。镜片涂层是指镜片在使用过程中被蛋臼质、代谢产物或尘埃涂蒙于表面或镜片的微孔影响透水透气。干燥性角膜炎患者分泌物多,最易发生本症。应定期取片,用糜蛋白酶溶液浸泡清洗。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对镜片不耐受:配戴角膜接触镜后出现眼部不适及异物感,结膜充血,或戴治疗性软镜后原有症状加重(充血、畏光、流泪、疼痛),就表示患者对镜片不耐受。 2.巨乳头状结膜炎:最早发生于戴镜后3周,典型症状有过多的粘液,中等度的痒感,对镜片的耐受性下降,在上睑结膜面出现大的乳头,结膜刮片找到较多的嗜伊红白细胞。 3.角膜水肿:由于配戴时间长,引起角膜上皮缺氧,组织内乳酸堆积,导致角膜上皮和前基质水肿。因内皮从前房水中摄取氧气,故较少水肿。裂隙灯下可见角膜增厚,呈灰白色雾状,水肿位于前部,内皮则不水肿。 4.细菌和真菌感染:病人在配戴过程中出现了更严重的流泪、畏光、疼痛且视力进一步下降,角膜上出现致密混浊、黄白色浸润及溃疡形成,甚至前房积脓,应高度警惕细菌和真菌感染角膜,需做角膜刮片或结膜囊分泌物培养,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应该注意的是:除常见的细菌和真菌感染以外,绿脓杆菌感染也是可以遇到的,如果角膜感染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则病情更为严重、进展迅猛,早期角膜局部浸润呈凝胶状。 5.棘阿米巴角膜炎:主要症状为:眼部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视力下降。早期出现类似单疱角膜炎的树枝状浸润,然后病变可侵入角膜基质层,进一步发展可形成溃疡,甚至穿孔。 6.角膜新生血管:配戴接触镜后,在角膜的表层和深层均可出现新生血管,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局部缺氧、机械性刺激和角膜代谢紊乱所引起。周边角膜新生血管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期间是有利的,可以促进创面愈合,但若长入角膜中央就会影响视力,必须采取措施。 7.无菌性浸润和前房积脓:长期配戴软镜可以引起非感染性的点状角膜浸润、上皮缺损和前房积脓。 8.镜片涂层:配戴过程中出现雾视,一过性视力下降时,多半是发生了本并发症。镜片涂层是指镜片在使用过程中被蛋臼质、代谢产物或尘埃涂蒙于表面或镜片的微孔影响透水透气。干燥性角膜炎患者分泌物多,最易发生本症。应定期取片,用糜蛋白酶溶液浸泡清洗。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1.巨乳头状结膜炎应与春季结膜炎相鉴别:二者均为上脸结膜面出现大的乳头,结膜刮片可以找到嗜伊红白细胞,但是春季结膜炎有奇痒,反复发作吏,睑结膜面的乳头大而硬韧,且大小不等如铺路石子样,结膜刮片时找到的嗜伊红白细胞远远多于巨乳头状结膜炎。 2.由接触镜而引起的角膜新生血管应与某些疾病如化学性角膜烧伤、角膜溃疡等而引起的角膜新生血管相鉴别,二者的不同在于停戴接触镜后,前者逐渐消退,而后者无消退的趋势,但前者可以是后者的刺激因素。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1.病因治疗:限制配戴时间,去除角膜接触镜或更换新的合适的接触镜。 2.药物对症治疗:用40%色苷酸钠眼药水点眼治疗巨乳头状结膜炎;出现感染性角膜炎时,局部或/和全身足量有效抗生素的应用、散瞳、热敷、角膜保护剂的应用;当出现无菌性角膜浸润和前房积脓时,局部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和皮质类固醇激素。 3.手术治疗:感染严重时为防止眼球穿孔,挽救视力,有时需行结膜瓣成形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
中医治疗 | 治法:清泻肝火。方药: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加味。龙胆草10g,泽泻9g,车前子9g,当归10g,柴胡9g,黄芪10g,银花20g,连翘15g,天花粉9g,甘草3g。若病后期,症状不重,黑睛晴有翳,可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栀子10g,白菊花15g,生地10g,山药12g,山萸肉10g,丹皮10g,泽泻9g,茯苓12g,当归20g,川芎10g,木贼10g,白蒺藜10g。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