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泪道狭窄与阻塞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straitness and obstruction of lacrimal passage
拚音 LEIDAOXIAZHAIYUZUSAI
别名 中医:冷泪,无时冷泪,迎风冷泪,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眼附属器官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由于各种病变如炎症性肿胀或组织增生,肿瘤的压迫或阻塞,瘢痕粘连,异物梗阻等,使泪液不能导流入鼻腔,而致泪溢,泪道冲洗虽可以流至咽、鼻部、但量少,而且有大量冲洗液自点返流,为泪道狭窄。如果冲洗完全不能流至咽、鼻部为泪道阻塞。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引起泪道阻塞的原因,按发生的频度来划分:炎症最多,外伤次之,肿瘤较少,先天性泪道狭窄或闭锁更少见。泪道阻塞常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以及鼻泪管下口。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形成与肝肾关系密切,凡肝血不足,泪窍不密;或气血两亏,肝肾不足,不能约束其液而发本病,此外椒疮邪毒侵入泪窍,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辨证多属虚寒,临床上应先区分迎风流泪与无时泪下,一般说来,迎风流泪多属窍虚招致外邪侵袭,证较轻;无时泪下,多为脏腑自虚,不能约束,证较重。
1.肝血不足,复感外邪
证候:患眼无赤痛,迎风流泪,头晕目眩,面色少华,舌淡,脉细。
辨析:①辨证:以迎风流泪,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血不足,泪窍不密,遇风则邪引冷泪而出,故迎风流泪;肝血不足,不能上荣,故头晕目眩,面色少华,舌淡;肝血不足则脉细。
2.气血不足,收摄失司
证候:患眼不红不痛,泪下频频。泪水清冷稀薄,面色无华,神疲体倦,舌淡,脉细弱无力。辨析:①辨证:以冷泪频流,泪水清稀,舌淡,脉弱无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脏腑虚弱,气血不足,不能收摄其液,故流泪频频,脏虚无火,则泪液清冷稀薄,气血不足,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舌淡。神疲体倦,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3.肝肾两虚,约束无权
证候:年老体虚,眼泪常流,拭之又生,清冷稀薄,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脉细弱。
辨析:①辨证,以年老体弱,眼泪常流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年老体弱,肝肾两虚,不能约束其液,故冷、目常流,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不能上荣,故头昏耳鸣。肾虚腰府失养,故腰膝酸软。精血不足,故脉细弱。
西医诊断标准 1.溢泪史。
2.泪道冲洗逆流。
3.泪道碘油造影可明确阻塞部位。
4.泪小点缺如、闭塞、狭窄。
5.泪小管阻塞;冲洗液全部返流,探针不通。
6.泪总管阻塞,从下泪点注入冲洗液,而从上泪点溢出。
7.鼻泪管阻塞从下泪点冲洗液注入后,混合泪囊内粘液及脓性物从泪小点溢出。
具备第1~3项兼4~7项之一均可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 1.泪点狭窄或阻塞:可是先天性的,也可由于创伤、烧伤或炎症后瘢痕组织形成所致。长期滴用某些药物如强缩瞳剂、疱疹净、肾上腺素也可引起。主要症状是泪溢,单纯的泪点本身阻塞诊断容易明确,但其以下部位是否通畅却需从结膜囊内侧注射液体入泪囊,液体能进入鼻腔则下泪道通畅。 2.泪小管阻塞或狭窄:即上泪道阻塞,很常见,通常发生在泪小管内侧段进入泪囊或泪总管处。原因可能为先天畸形,泪小管粘膜肿胀,或炎症后瘢痕形成,创伤,包括不适当的探通,结石或异物,泪小管周围炎症引起瘢痕等。长期使用糠甲碘也可引起。泪道冲洗,冲洗液自泪小管本身返流,(如果冲洗液自上泪点反流,说明泪总管或以下阻塞)。泪道探通术探针在泪小管内受阻不得前进,碰不到泪囊窝骨壁。x线造影可确诊。 3.泪囊及鼻泪管阻塞:最常发生在泪囊与鼻泪管连接部位,其原因有先天畸形,外伤,泪囊炎或泪囊周围肿瘤,异物。骨鼻泪管阻塞。泪道冲洗液中有时有粘液分泌物自泪点溢出。探通试验上泪道通畅,下泪道探针受阻。
发病
病史 有溢泪史。
症状
体征 泪小点缺如、闭塞、狭窄。
体检 1.泪道冲洗逆流。 2.泪道碘油造影可明确阻塞部位。 3.泪小管阻塞;冲洗液全部返流,探针不通。 4.泪总管阻塞,从下泪点注入冲洗液,而从上泪点溢出。 5.鼻泪管阻塞从下泪点冲洗液注入后,混合泪囊内粘液及脓性物从泪小点溢出。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泪小管炎:泪小管炎为泪小管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泪溢,内眦部睑缘及结膜充血,泪点鼓起,压迫泪小管时,常有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它是内眼手术后感染的可能来源,应引起重视。单纯泪小管阻塞则无分泌物回流。
2.慢性泪囊炎:泪囊炎常在鼻泪管下端阻塞、泪囊内有分泌物的储留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症状是泪溢,挤压泪囊部有粘液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分泌物中有大量致病菌,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应引起注意。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泪道冲洗通畅,溢泪消失。
2.好转:泪道冲洗较通畅,溢泪减轻。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炎症早期,估计阻塞是由粘膜肿胀所引起,则可先试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素溶液进行冲洗,可望奏效,但如泪道已有器质性梗阻时,药物治疗往往无效,而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术措施。
2.手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手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泪小点和泪小管的复通手术;二是泪囊及鼻泪管的手术。泪小点和泪小管的口径都很小,故手术难度大。常用的复通手术有:泪小点扩张术,泪小管切开术,或泪小管部分切除合并成形术,泪小管再造术,单纯泪管探通术等效果多不可靠,因此目前多采用探通加尼龙线置人或插管术,亦有用直接切除病变泪小管,施行泪囊结膜吻合术者,或静脉移植行结膜囊泪囊造口术。另外也有作结膜上颌窦造口术以解除泪溢,治疗泪囊及泪囊下端阻塞,除了探通插管术,结膜泪囊鼻腔造口术外,主要采用泪囊摘除术和泪囊鼻腔吻合术。
(1)泪小点扩张术:单纯的泪小点狭窄或不全闭塞者,可试用。
(2)泪小管切开术:泪小点完全阻塞而泪小管仍保持通畅者,可试行泪小管切开术。泪小管部分阻塞者可行阻塞的切除合并成形术,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可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整复吻合术。
(3)泪道探通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多用于诊断,以探明泪道阻塞的部位和程度,但有时也用于治疗泪小管或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较轻、病程较短的病例。目前多用探通后留置尼龙线或插管的方法。通常将尼龙线或插管留置在泪道内3周~1月,待外生上皮将创面覆盖后再取出,隔日冲洗一次,冲洗液可加抗生素和激素,以减轻术后反应,提高手术效果。
(4)泪囊结膜囊直接吻合术:当泪小管完全粘连不适宜作探通,且估计切开或泪小管成形也无法凑效者。如泪囊,鼻泪管下端仍然通畅。如果泪囊正常而鼻泪管有阻塞可作结膜泪囊鼻腔造口术。
(5)泪囊摘除术及泪囊鼻腔吻合术见“慢性泪囊炎”部分。
中医治疗 本病多虚寒证,治疗上以温补为主,同时应注意内外治结合,以提高疗效。
(一)辨证选方
1.肝血不足,外感风邪
治法:补养肝血,兼祛风邪。
方药:止泪补肝散(《银海精微》)加减。熟地1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蒺6g,木贼6g,防风6g,夏枯草6g,蕤仁肉10g,甘草3g。
2.气血不足,收摄失司
治法:益气养血,收摄止泪。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当归15g,川芎9g,白芍12g,熟地15g,党参15g,黄芩12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6g。若迎风冷泪加防风、白芷;冬月泪多,畏寒肢冷力,细辛桂枝
3.肝肾两虚,约束无权
治法:养肝益肾,固摄敛泪。
方药:左归饮(《景岳全书》)加减;熟地15g,山萸肉10g,枸杞子15g,山药15g,茯苓10g,菟丝子10g,菊花10g,当归10g。若精血不足加胎盘粉10g,阿胶10g。
(二)其他疗法
1.点眼疗法:有以下两种。
(1)收泪散:煅甘石9g(水飞),海螵蛸1.5g,煅龙骨1g,荸荠粉3g,硼砂1.5g,蕤仁2g(去油),梅片1g。共为细未,点眼。
(2)鲫鱼胆7个,人乳一小杯,和匀置饭上蒸2次,点之自愈。
2.(口畜)鼻法:选用麝香粉少许,香附子、川椒苍术各等分,共研细未,令病人噙水一口,将药(口畜)于鼻内。
中药
针灸 针刺疗法:取同侧睛明穴,进行5~8分钟,轻度捻转,以出现酸麻胀为度,留针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如冬月泪液较多,可将针用火烧热,待温后再针。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病为泪小点、泪道狭窄或闭塞引起的溢泪,在治疗上要根据病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内治外治结合,对泪小点狭窄所致者,则应作泪道扩张,扩张后要定期冲洗泪道,并注入少许2%甲基纤维素液(内含0.25%氯霉素可的松液),同时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对于轻度泪道狭窄或无明显狭窄、阻塞而泪溢者,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可根据中医理论辨证选方。如迎风泪出,目昏,脉细者,选用止泪补肝散;对无时泪下,泪流频频,面白体倦,脉弱者,选用八珍汤,对年老体弱,无时泪下,眼泪常流者,选用左归饮。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儒门事亲》曰:“夫风冲位下者,俗呼冷泪者是也。”《银海精微》曰:“若迎风而泪出汪汪,冬日多,夏日少,拭之即还生,又不分四季皆有,此冷泪也。”又曰:“迎风洒泪者,何也?曰肝之虚也。”《诸病源候论》曰:“目为肝之外候,若被风邪伤肝,肝气不足,故令目泪出。”《证治准绳》曰:“迎风冷泪症,不论何时何风,见者冷泪交流。”“无时冷泪症,目不赤不痛,若无别病,只是时常流出冷泪。”从不同方面阐明了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和病因、病机。
相关文章
 鸡三足(转贴)
 孟河小镇--名医之乡藏“深闺”
 人马平安散(徐评《外科正宗》卷十二)
 解析气郁湿困治验
 吐散
 石莲散(《鲁府禁方》卷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