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hlebothrombosis of leg
|
拚音 |
XIAOTUIJINGMAIXUESHUIXINGCHE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循环系统疾病,外周血管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小腿静脉血栓形成是指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尤其是手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手术时或手术后制动、受压所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等原因引起的小腿肌肉静脉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后,约30%可在72h内自动溶解。45%血栓机化,血栓与静脉壁粘连,造成静脉腔阻塞和静脉壁炎症反应。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发生于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一般均较轻微,容易被疏忽。如进行下列检查,有利于作出早期诊断。①Homans与Neuhof试验:前者是直腿伸踝时,可在腓肠肌部激发疼痛;后者是扪按腓肠肌时有紧张痉挛感觉,在腓肠肌的二头肌之间有增厚、硬结和压痛。②血压表充气试验:先在健肢的小腿和骸骨上缘16cm处扎上血压表充气带,充气到疼痛时,读数予以记录,逐渐放气,当疼痛消失时再记录读数。然后在患肢的相称部位作同样检查,如果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论充气和放气的疼痛点,都比健肢低。③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静脉注射核素标记125I纤维蛋白原后,每日对小腿的同一位置进行扫描,将发现放射量突然增加。④静脉造影检查:上行静脉造影不仅有助于正确诊断,而且可了解血栓的范围和大小。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按血栓形成范围不同,可无或稍有低热,局部有不同程度酸痛或压痛,扪按时有饱胀感觉,出现轻度水肿,踝关节和小腿表面温度升高,小腿下垂时呈淤血色泽改变。25%病人血栓向近侧蔓延,如果腔静脉被血栓堵塞,上述症状和体征较为明显,小腿周径增粗;如果腘静脉受累,血栓的漂浮部分容易脱落,并发肺动脉栓塞的危险明显增加。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凡血栓形成足以引起临床表现而有造影证据者,都应积极治疗。治疗方法有溶栓和抗凝两种疗法:①溶栓疗法:目前应用的溶栓剂有链激酶和尿激酶两种。然后应用抗凝疗法,预防复发。溶栓疗法必须在起病不超过3d内应用方能奏效。②抗凝疗法:一般都是以肝素开始,接着就使用香豆素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中,可选用华法林,抗凝疗法应维持2个月左右,其作用是防止血栓蔓延和再发,但不能消除血栓。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针对病因的预防方法主要是加速血液回流和法聚(防血小板凝聚)、抗凝。小腿静脉血回流主要依靠腓肠肌收缩,因此,手术期间应用踏板装置使足作背伸跖屈运动,外套以充气的长统靴使小腿间歇受压,或应用电刺激法使腓肠肌收缩,通过小腿被动收缩的作用,加速血液回流,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手术后应鼓励做早期活动。在法聚、抗凝方面,可应用右旋糖酥40或小剂量肝素,前者在术前和术中应用,亦可在麻醉开始时用500ml静脉滴注,术后再用500ml,然后隔日应用1次,共3次。后者可在术前用5000U皮下注射,以后每日2次,每次5000U,直至术后5—7d为止。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