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急性心包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acute pericarditis
拚音 JIXINGXINBAOYAN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循环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心包脏层和壁层急性炎症。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其病因以非特异性(可能与病毒感染或免疫反应有关)、结核性、风湿性、化脓性以及心肌梗死、尿毒症和肿瘤等引起者较为多见。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为心包壁层和脏层间出现由纤维蛋白、白细胞及少许内皮细胞所组成的渗出物。以后随着渗出物中液体量增多,则成为渗液性心包炎。根据病因不同,心包渗液可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浆液血性、出血性或化脓性等。心包渗液使心包腔内压力上升,使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阻,心输出量减少。由于静脉回流障碍、体静脉压力逐渐升高,而心输出量减少使体循环动脉收缩压下降,心率增快。严重时可导致心脏压塞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临床上,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以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和感染性心包炎为代表)常有明显心前区疼痛,疼痛在体位改变、深呼吸和吞咽动作时加剧,前俯坐位时常可缓解。听诊常可发现前胸部有粗糙的抓刮样心包摩擦音,于前俯坐位时更易听到。急性渗液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心脏以及邻近脏器受挤压的结果。症状和体征与心包渗液量、渗液速度、心包顺应性和心肌功能有关。患者常有乏力、不安、上腹胀痛、恶心、呼吸困难,喜采取前倾坐位。并可有咳嗽、发音嘶哑和吞咽困难等症状。体格检查时,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位于扩大的心浊音界左缘以内。胸骨下半部出现实音,称为Dressler征。心音正常或低而遥远,偶可闻及心包摩擦音。积液多者在背部左肩肿角下处可检出浊音、语颤增强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称为Ewart征。渗液对心脏压塞的程度轻重不等,故脉搏可正常、减弱或出现奇脉。同时常有肝脏肿大、皮下水肿腹水等。
体检
电诊断 心电图检查对急性心包炎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在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早期,可有S-T段抬高,P-R段压低,T波高耸,以后S-T段和P-R段回至等电位线,T波开始变平,接着T波倒置,直至恢复正常。心包渗液时心电图可见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QRS波低电压。
影像诊断 X线检查:当心包积液量超过250—300ml时,心影向两侧增大,其形态随体位而变。大量渗液时,心影向两侧普遍增大呈烧瓶状或梨状,心脏正常弧度消失,与增大的心影相比主动脉球部相对较小,心膈角成锐角,心后间隙变小,上腔静脉增宽与肺野透明等。对疑难病例可惜助心血管造影显示心包病变。 超声心动图检查:为诊断心包渗液的简便而又可靠的方法,不仅可了解积液多少,且可协助心包穿刺定位。渗液少时,仅仅在左心室后壁的心外膜与肺反射之间看到有暗区增宽,在舒张期时出现,暗区宽度在10mm以下。积液较多时,舒张期或收缩期均可见到该暗区的存在。中等量或大量积液时,超声心动图除有上述表现外,在右心室前壁心外膜的前方也出现暗区。 放射性核素心脏血池显影:静脉注射放射性113In,可显示出心腔阴影称心脏血池扫描或心脏血池γ照相。心包积液时心脏血池扫描的心影正常,心影周围有一圈明显的放射性空白区,该空白区使心影与肺血管影、肝血池影相互分开。
实验室诊断 心包穿刺:可以诊断、鉴别积液的性质,确定病因。若抽液后,注入空气(100—150ml)进行摄片时,可进一步了解心包的厚度,心脏的大小和形态等。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防治要点①针对原发疾病的病因治疗。②胸痛时给予镇痛剂。③心包穿刺抽液,可解除心包填塞症状。
常见穿刺部位有:①左侧第五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cm,或在心尖搏动以外1—2cm处进针,针头向内,然后指向脊柱方向推进,这是最常采用的部位。优点为操作方便,容易成功和不易撕裂较厚的左心室壁。缺点为针头经左胸进入,有增加胸膜腔感染的机会和容易损伤冠状动脉。②剑突与左肋缘交界处进针,针头向上、略向后紧贴胸骨后推进。其优点为不进入胸腔,不致使感染扩散,不易损伤冠状动脉或乳房内动脉和常因积液沉积于心包下部,故易抽得液体。缺点为操作较困难,有撕裂右心房或右心室的危险。为避免心包穿刺时针头误刺人心肌,可在超声心动图定位及指引下穿刺。③对反覆心脏压塞或心包积血、心包积液者,可用带有套管的穿刺针,从胸骨剑突下进入心包腔内,然后换以多孔、软、易弯曲的导管,进行持续引流,还可经导管注入所需药物。④对穿刺失败,脓性积液、渗液反覆出现者,可行心包切开引流,同时又可取得活检组织作出病因诊断。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中医的体制化改革与中国新型医疗格局的形成
 杏仁膏(《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面色萎黄
 小夹板固定
 陈光禄五更胸膈饱胀
 白背叶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