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缩窄性心包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拚音 SUOZHAIXINGXINBAOYAN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循环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心包炎症后心脏被坚厚、僵硬、纤维化的心包所包围,影响心室正常充盈,回心血量减少,引起心输出量降低和静脉压增高等一系列循环障碍的一类慢性心包炎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本病一部分由结核性、化脓性和非特异性心包炎(尤其是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引起,也见于心包外伤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但有许多缩窄性心包炎病人虽经心包病理组织检查也不能确定其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心包腔闭塞成为一个纤维疤痕组织的外壳,紧紧包住和压迫整个心脏和大血管出口处。限制了心室在舒张期的扩张,进人心室的血液减少,因而心输出量低下。心输出量减少又可影响肾脏血流量,并引起钠和水的潴留。同时,缩窄的心包使静脉血液回流入心脏发生困难,出现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腹水、胸水、下肢水肿等体征。左心特别是左心房受到缩窄的影响,可引起肺充血,故临床上常可出现呼吸困难。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改变为心包脏层和壁层广泛粘连、增厚和钙化。可厚达0.5cm。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起病隐匿,常于急性心包炎后数月至数年才发生心包缩窄。
病史
症状
体征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腹部膨胀、乏力、头晕、胃纳减退、咳嗽、体重减轻和肝区疼痛等。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颈静脉怒张、腹水和下肢水肿,一般肝肿大和腹水较皮下水肿出现早且更明显。少数病人出现Kussmaul征和Friedreich征。后者为右房室瓣开放时,充盈压过高的右心房压力骤然下降,引起舒张早期扩张的颈静脉塌陷现象。心脏方面的表现为心尖搏动不易触到,或扪及收缩期回缩和舒张早期心尖搏动,前者为心脏收缩时,心尖和上腹部处出现肋骨和肋间的凹陷,后者为左心室快速充盈所致的向外撞击。心浊音界正常或轻度增大。心音减轻,心尖区第一心音和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低。半数以上的病人可闻及舒张早期心包叩击音。常有窦性心动过速,晚期病人可并发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约有35%的病人可发现奇脉。其他尚有胸腔积液或胸膜粘连的体征。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X线示心影正常或稍扩大,搏动微弱或消失,左右心缘显得僵硬,心脏正常弧度消失。有时一侧心缘僵直,而另一侧膨出。右上纵隔常增宽,增厚的心包膜易与邻近组织产生不规则粘连,因此边缘可不规则,主动脉弓缩小。心包膜钙化见于50%—75%的病人,以病程在2年以上者多见。好发在冠状沟、左心缘、右心室隔面和右心胸骨面等部位。近年心脏CT检查及磁共振检查对诊断本病也有帮助。 心导管检查示各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压均升高,升高水平大致相等,左右心室的舒张压差很少超过0.6—0.8kPa。右心房压力曲线示M或w波形,系a,V波振幅增高与X,Y倾斜加深所形成。右心室压力曲线呈舒张早期下陷后期高原波。肺动脉压一般不超出6.67kPa。每搏输出量降低,动静脉血氧差增大。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旦确诊宜早期施行心包剥离术,解除心包缩窄,病人在术后多能恢复工作。
术前应改善患者一般情况,限制钠盐摄入,适量使用利尿剂减轻淤血所造成的症状。有快速心房颤动者可适当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手术时应尽量剥离缩窄的心包,尤其两侧心室的心包。心脏因长期受到束缚,心肌常有萎缩和纤维变性,故术后易出现心力衰竭,应给以洋地黄治疗。静脉补液必须谨慎,因易导致急性肺水肿。对结核性心包缩窄者在术后仍需继续抗结核治疗18—24个月。萎缩的心肌功能一般在术后4—6个月方能逐渐恢复。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仁术便览 卷四 上课笔记
 不孕
 诃术散(方出《医学正传》卷七引《产宝》,名
 黄连汤(方出《经效产宝》卷上,名见《云岐子
 中医治病不治命
 第三十五章 药疗中病人不依从因素与对策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