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Marburg disease
|
拚音 |
MAERBAOBING
|
别名 |
非洲出血热,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传染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马尔堡病是由马尔堡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亦称非洲出血热。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马尔堡病毒为弹状病毒,传染源可能为猴类,但在绿猴生长地区无同样病例发生。血清学检查提示本病毒在东非乌干达及肯尼亚存在,可引起人、猴发病。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病毒通过破损皮肤进人体内。许多器官,除肺、肌肉及骨骼外均有灶性坏死,但无明显炎性反应。坏死灶附近可见嗜碱性包涵体。有组织充血、出血及DIC变化。脑部常有炎性反应。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潜伏期3-9d, 原发病例为3-7d, 继发病例为5-9d。多数突然发病、发热、软弱和肌痛,其后有恶心、呕吐和水泻。起病第5-6d出现典型斑丘疹,遍及颜面、躯干及四肢,持续3-5d,面部肿胀呈紫色。患者有结膜、咽及软腭充血,并有淤点状内疹。此时常有明显,出血倾向,以胃肠道和肺部为主。发热达39-40℃,持续5-8d。重者有昏迷和狂躁。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急性期可用电子显微镜或免疫荧光在末梢血中直接检查病毒。此外可由血、肝穿刺组织、咽洗液及小便组织培养或动物(猴及豚鼠)接种,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查可用补体结合试验及荧光免疫试验检测血中抗体。
|
血液 |
血象可见白细胞减少,有异常淋巴细胞及幼稚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清淀粉酶和转氨酶增高。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主要为对症疗法,如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出血时可输新鲜血。可试用恢复期血清治疗早期病人。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主要严密隔离病人,排泄物应消毒,严格控制猴类的实验室应用。
|
历史考证 |
1967年马尔堡、法兰克福和贝尔格莱德的31名病毒工作者,因接触乌干达捕获的绿猴的血、器官和组织细胞等首次发生本病,其中7例于发病8-16日死亡,数名医务人员相继发生院内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