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
拚音 |
LINBAXIBAOMAILUOCONGNAOMOY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传染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是LCM 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流感样或脑膜炎。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LCM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繁殖,对小鼠、豚鼠、猴等具致病力。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本病散发于世界各地,家鼠是主要传染源。饮食、尘埃等被病鼠的唾液、鼻分泌物、尿、粪等污染后,可经消化道或呼吸道使人受染;与病鼠皮毛、排泄物等直接接触,病毒可经皮肤破损处侵入人体。人与人间的传播未见报道,但己有患病孕妇感染胎儿的例子。虱及蟑螂有作为传播媒介的可能。发病年龄多在15-40岁,晚秋、冬季患者较多。隐性感染多。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病毒经消化道或呼吸道侵入人体后产生病毒血症和流感样症状,如进一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即可引起脑膜炎或脑膜脑炎。脑膜及脉络膜呈炎症变化,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诊断本病有赖于流行病学资料,如住处有鼠、附近有同样病人;临床资料如流感样症状短暂缓解后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中增多的细胞几全为淋巴细胞,氯化物正常而糖相对减少等。确诊依靠血清学检查或病毒分离。免疫荧光试验常于病程第1周即呈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补结试验于病程10-14d呈阳性,效价于5-8周达高峰,4-6个月内消失。中和试验于病程6-8周呈阳性,效价逐渐升高,并维持较高水平达数年之久。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在急性期将病人血液或脑脊液接种于小鼠脑或腹腔中。可检出病毒。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潜伏期为15-3d,临床上可分为流感型、脑膜炎型和脑膜脑炎型,均有流感样症状如急起发热、畏寒、肌痛、眼眶后痛、头痛、咳嗽等。流感样型的病程为5-15d,脑膜炎型的脑膜刺激征常出现于流感样症状消退后1- 2d。脑膜脑炎型少见。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需与流感、各种病毒性脑膜炎和脑膜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本病的临床过程呈良性,绝大多数病例顺利恢复而无后遗症。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本病无特效治疗,病人无需隔离,应防止被实验室小鼠咬伤。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