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dermitis blastomycosis |
拚音 | PIYANYASHENGJUNBI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感染性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皮炎芽生菌病系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一种以侵犯肺、皮肤和骨骼为主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主要流行于美洲和非洲。欧洲和亚洲少见。 |
人群 | 患者以20-50岁、男性劳动人民多见。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传染来源是带菌的土壤,通过呼吸道引起肺感染,少数可以由破损皮肤接触带菌污染物引起原发性皮肤病,然后通过血循环扩散。狗和马等动物亦可被感染。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病理变化为化脓性肉芽肿,在巨细胞或微脓肿内可见厚壁的芽生孢子,伴中性粒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浸润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根据传人途径和发病部位,本病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三型: (1)原发性肺型:开始有干咳、胸痛、低热等轻度呼吸道症状,日久病情加重,出现脓痰或带血痰液,体温升高,乏力,气急,盗汗或伴发胸膜炎,纵隔淋巴结肿大。 (2)原发性皮肤型:通过损伤的皮肤在接种处产生丘疹或结节,以后化脓,近部淋巴结肿大,好发于暴露部位,预后良好。较少见。 (3)播散型:多数从肺,少数从其他部位通过血循环 散播到皮肤、骨骼、脑或其他部位,但消化道很少被侵犯,皮肤损害开始可以是丘疹或结节,以后化脓破溃,形成溃疡。在溃疡的边缘再出现丘疹、结节和化脓,不断向周围扩大,边缘高起约1-3mm,逐渐向中央倾斜,色暗红,压之有少量脓液流出,查菌阳性。同时损害中央部分逐渐愈合,留下萎缩性瘢痕,类似疣状皮肤结核。继发损较大较多,可有全身性症状。脊柱骨、肋骨、胫骨、股骨常被侵犯,表现为骨髓炎、骨膜炎,甚至化脓性关节炎,有痛和功能性障碍。脑脓肿和脑膜炎,肝、脾化脓性肉芽肿及前列腺炎等也常有发生。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脓液、痰或脑脊液直接镜检可见厚壁、圆形或卵圆形、8-15μm直径的芽生孢子,芽颈粗,单芽生,胞质内有少数颗粒,无荚膜。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培养,25℃,10d后开始生长,典型菌落为白色短而绒毛状菌丝,边缘整齐,背面为棕黄色,镜检见1-2μm宽的分隔菌丝,在分生孢子柄的顶端可见单个、3-5μm大小、圆形或梨形小分生孢子,确诊有赖于真菌检查。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原发性皮肤型可以通过手术或激光去除,原发性肺或播散性病例,可采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酮康唑等,但疗效均不理想。播散性病例预后不佳。保护皮肤避免损伤,防止吸入带菌灰尘,是预防的主要措施。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