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at-scratch disease
|
拚音 |
MAOZHUABING
|
别名 |
良性淋巴网状细胞病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感染性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猫抓病由细菌或病毒所致或由衣原体引起的一种较轻的全身性感染,以局部淋巴结肿大和疼痛为其特征。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本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年,秋冬季多见。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原发病灶及局部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变化均有诊断价值,早期为局灶性网状细胞增生形成的肉样瘤型肉芽肿,晚期出现脓肿或坏死区域,为上皮样细胞围绕,其最内层呈栅状排列,偶见Langhan细胞,上皮样细胞之外围为淋巴样细胞。
在猫抓后发生肉芽肿性结节及单侧性淋巴结炎,则应考虑为本病。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被猫抓、咬或舔的病史。猫自身并不显症状,仅由其排出致病体传递给患者。潜伏期约10d。咬、抓处先出现原发病灶,为红褐色结痂性丘疹或结节,可成溃疡,多见于手或上肢,其次是面、颈部,于数周内逐渐愈合,不留瘢痕。在原发病灶出现后3-1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微热、疼痛,以后可化脓。淋巴结炎症高潮时,原发病灶可再度出现红肿。全身症状一般轻微,多数有低热。病程约数周,少数持续数月之久。病程中偶有全身皮疹,如多形性红斑、淤斑及结节性红斑等,全身淋巴结及脾脏可肿大。严重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以及肺炎等并发症。若原发病灶发生于眼部并随即出现耳前淋巴结炎,称为Parinaud综合征。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实验室检查除血沉轻微增高外,很少有异常,多形核白细胞可能稍高。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但必须与化脓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炎、孢子丝菌病、淋巴肉瘤、结节病、霍奇金病相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本病是一种良性疾病,有自然痊愈的倾向,抗生素治疗无效,淋巴结化脓有波动时可吸脓或引流。可试用泼尼松(强的松)治疗。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