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motion sickness |
拚音 | YUNDONGBING |
别名 | 晕车、晕船,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晕动病是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和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所致疾病的总称。 |
中医释名 | 以乘坐舟车时感疲乏眩晕、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类疾病。 |
西医病因 | 发病主要与前庭功能有关,小脑和下丘脑受神经冲动和视觉亦有一定关系。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人体在上下和左右的直线运动时刺激前庭器的内耳膜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而在旋转运动时则刺激三个半规管毛细胞。囊斑和毛细胞受到不正常的过度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依次由前庭神经传至前庭神经核、小脑和下丘脑。 |
中医病机 | 晕动病是指多由情志不畅,饮食饥饱失常,或禀赋气机不调,加之乘坐舟车运动,导致气机逆乱,痰浊上犯。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1.乘坐舟车或飞机时,因摇摆、颠簸、旋转等加速运动后所诱发。停止坐车、坐船或坐机后可恢复正常,再次乘坐后又可复发。既往有反复多次类似发作史。2.一般先有疲乏感及头晕目眩、流涎及吞咽动作增多,继而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视物模糊、前额疼痛。3.严重者可伴面色苍白,全身冷汗,眼球震颤,血压下降,脉搏时数时缓等症。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初起患者有眩晕、出冷汗、面色苍白、精神抑郁。前庭受刺激后影响网状结构引起血压下降和呕吐。前庭神经核通过内侧纵束纤维至眼肌运动核引起眼球震颤。小脑和下丘脑受神经冲动后引起全身肌肉张力改变。当人凝视快速运动或旋转的物件时同样可引起晕动病。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应与梅尼埃综合征、前庭神经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风眩、虚眩、耳眩晕:虽亦有眩晕等症,但非因乘车、船、飞机等诱发,平时亦常发作眩晕。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发病时患者宜闭目仰卧。坐位时头部紧靠在固定椅背或物体上,避免较大幅度的摇摆。环境要安静,通风要良好。同时可选用抗组胺和抗胆硷类药物,常用有如下一些: 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 1、氢溴酸东莨菪硷(scopolamin hydrobromide),0.3~0.6mg,每日3次。副作用有口干、嗜睡、视力模糊。青光眼忌服。 2、茶苯海明(晕海宁、乘晕宁,theohydramin),每次口服25~5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嗜睡。 3、盐酸倍他司汀(抗眩啶)每次口服4~8mg,每日3次。 4、盐酸美克洛嗪(敏克静meelizine hydrochlori-de),每次口服25mg,每日3次。副作用嗜睡、视力模糊、口干、疲乏。 5、其他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氯丙嗪、地西泮(安定)等止吐剂和镇静剂亦可酌情使用。 易患本病的患者,应积极寻找诱发原因,并加以避免。在旅行前11/2~1小时先服用上述药物一次剂量,可减轻症状或避免发病。 |
中医治疗 | 辨证论治: 1.痰浊上蒙证: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发作眩晕,恶心呕吐,神疲乏力,苔白腻,脉弦滑。祛痰化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2.肝肾阴虚证: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发作眩晕,恶心呕吐,平素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弦数。滋补肝肾。杞菊地黄丸加减。 3.气血两虚证:乘坐车、船、飞机时发作眩晕,恶心呕吐,平常神疲乏力,心悸失眠,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苔少或薄,脉弱。补益气血。归脾汤加减。 单方: (1)泽泻15g、白术10g、全蝎3g,水煎服,1剂/日,连用7天。 (2)天麻10~15g,炖乌鸡服用。 |
中药 | |
针灸 | 发作时可轻轻按压耳垂部位,或轻压内关穴。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容易发生晕动病的人在乘车、航海、乘机前不宜疲劳,并注意适量饮食,闭目或水平远视或旅行前1h服用抗晕动病药物可避免或减轻发病。 乘坐车船、飞机等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如生姜切片放置内关或神阙穴,外用胶布盖贴,亦可服用西药晕海宁、苯海拉明或扑尔敏等预防: |
历史考证 | 《诸病源候论》则称为注车注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