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血热风燥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heat blood and wind-dry
拚音 XUEREFENGZAO
别名 西医: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玫瑰糠疹银屑病,皮脂溢性皮炎,石棉状皮炎,扁平苔藓,脱屑性红皮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心主血,心主火,心火内炽,热伏营血,血分有热,怫郁肌肤,内外合邪而触发。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本证发生的原因,有内外之分,内因有三:其一,素禀血热体质;其二,情志内伤,郁而化火;其三,嗜食肥甘辛辣而化火,火助蕴热。外因多为而化火复感燥热之邪。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心主血,心主火,心火内炽,热伏营血,血分有热,怫郁肌肤,内外合邪而触发。多见于热疮、白疕,面游风、白屑风等病过程中。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均能见到局限性或弥漫性红斑,其上覆有糖秕状白色鳞屑,叠叠飞起,落之又生;偶见皴裂和轻微渗血;毛发焦枯且黄,时有脱落。自觉燥痒或刺痒不适;初期常常伴有轻微发热,心烦,头痛,咽疼,小便短黄;后期则有口干咽焦鼻燥等症。舌质红,苔薄黄微干少津,脉浮数或弦滑。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凉血,清热,养营,活血,疏风,润燥。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医宗金鉴消风散加减:荆芥6克、防风6克、当归10克、生地
12克、牛蒡子(炒研)10克、胡麻仁l2克、生石膏12~15克、蝉衣6克、赤芍10克、炒丹皮6克、石菖蒲6克、甘草6克。本方为血热风燥证的通用方。
(2)克银一号方:土茯苓30克、忍冬藤15克、山豆根l0克、板蓝根15克、草河车15
克、白藓皮15克、威灵仙6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炎性红斑明显的血热偏重证。
(3)凉血消风散加减:生地12克、当归6克、荆芥6克、蝉衣6克、苦参4.5克、知母6克、生石膏12克、防风6克、紫草10克、红花6克,焦山栀6克,黄芩6克。本方适用燥痒为主的风燥证。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服用。
2.加减变化:红斑偏于血分基本方加凌霄花l0克、炒槐花12克;偏于气分加寒水
石12克、玄参10克;皮肤干燥加沙参15克、山药15克、石斛10克;皮屑偏多加何首乌l2克、沙苑子12克、苍耳子4.5克、附子6克;燥痒不适加乌蛇6克、徐长卿10克。
(二)外敷药物:
1.苦参15克、白藓皮15克、山豆根l2克、蔓荆子10克。本方适用于红斑为主者。
2.菟丝子15克、冬瓜皮30克、天冬15克本方适用于皮屑较多者。
3.桑白皮30克、五倍子10克、青葙子25克、石菖蒲10克。本方适用头屑偏多者。
以上方药,加水800~1200毫升,煎汁300~500毫升,纱布6~8层,浸透湿敷患
处,每次30~45分钟,每日3~5次。
4.润肌膏:当归15克、紫草3克、麻油l20毫升、黄蜡15克。前二药与麻油同熬,
药枯滤清,将油再熬,入黄蜡化尽。本方通用于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5.大枫子油:大枫子油6250克、硼酸3l0克、冰片30克、麝香0.3克。先将大枫
子挤油,再兑入硼酸诸药,搅匀备用。
6.玉黄膏:当归30克、白芷9克、黄90克、甘草30克、轻粉6克、冰片6克、蜂
白蜡90~125克。先将前四种药,浸泡麻油内三天,然后炉火上熬至枯黄,离火去渣,加入轻粉、冰片(研末),最后加蜂白蜡融化(夏天加125克,冬天加90克),调搅至冷成膏。以上软膏在具体应用时略有区别:润肤膏为通用方;大枫子油适用于红斑、皮屑俱多者;玉黄膏适用于皮肤干燥、甚则破裂。
(三)饮食疗法
1.赤小豆15克、白扁豆10克、黑料豆(或用绿豆)15克,冰糖适量,小火熬至豆烂
为度,分2次服食。本方为血燥通用方。
2.净百合10~15克,冰糖适量,小火熬至糊状为度,分2次服食。本方适用后期
皮肤干燥不润泽阶段。
施治要点:
(一)本证的要点在于血热怫郁,因而凉血、清营、护阴诸法应当贯穿其始终。
(二)血热生风,风胜则皮肤皴裂燥痒,分析是因风而生热,还是因热而生风,前者系风寒外闭,火郁于中;后者系热极伤阴,火达于外;外感之火,当先治风,
风散而火自熄,宜升散不宜清降;内生之火,当先治火,火灭而风自消,宜清降不宜升散。本证所治风邪以轻宣为主,处于辅助地位,切忌不分内外,见痒皆投风药之弊。
中药
针灸 1.针刺:合谷、曲池、大椎、血海、足三里。泻法,留针10~15分钟,日1次。
2.刺络:适用大片红斑的血热证,确有凉血泻火的功效。取穴:耳轮部:上点、中点、下点。背部:大椎、左右肩胛冈上。头部;百会、四神聪。局部点刺,刺后以见组织液及微量血液为度。隔日刺1次。
3.委中放血:本法适用于血热燥痒为主,有凉血、解毒、疏风、止痒的功效。
取委中穴,先推拿l0余次,消毒皮肤后,用2~3厘米的毫针刺入委中穴,反映强烈的痠麻、胀痛感为度,行针10~15次拔针,挤其针眼,渗血1~2滴或皮下青紫为度。每周1次。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少食动物油脂;忌食辛辣、酒、浓茶和咖啡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病情处于急性期应以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
2.急性时期应卧床休息,最好住单人病房,保持病室温暖,注意空气流通。
3.不用刺激性肥皂和热水烫洗,衣着应洁净、柔软和宽松。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胎毒蕴热证
 耳根痈
 大安散(《百一》卷十一)
 爆强~!卫星照片上的中国标语。
 伤寒论几乎没有谈论舌像?
 通腑解毒消痈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