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太阳邪热迫肺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invasion of lung by heat in taiyang
拚音 TAIYANGXIEREPOFEI
别名 西医: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麻疹合并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急重证候,多由太阳病外邪不解,入里化热,壅塞于肺,肺失宣降发展而成。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急重证候,多由太阳病外邪不解,入里化热,壅塞于肺,肺失宣降发展而成。证属里热壅肺、内外俱实之候,内实,为热壅于里,外实则外挟表邪。其病位虽以肺脏为主,然与太阳经脉有密切关系。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发热,汗出,口渴,气喘咳嗽、痰粘,舌红苔薄而干,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清热宣肺,降气定喘。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12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25克。本方适用于邪热壅肺者。上四味药,以水1400毫升,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
2.加减变化:若热壅于肺,汗出而喘者,石膏用量可五倍于麻黄;若热闭于肺,无汗而喘者,石膏用量可三倍于麻黄;麻毒内陷,肺热炽盛,麻疹已透或未透,身热烦渴,无汗或汗出,咳嗽气粗者,可加大青叶30克、连翘12克、黄芩10克;肺热炽盛,痰阻气急者,可加葶苈子9克、枇杷叶9克;肺热炽盛,痰黄粘稠者,可加瓜蒌12克、贝母9克;高热不退,喘咳较甚者,加石膏10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并可配合使用感冒片、感冒冲剂、清热解毒剂、穿心莲片等内服。
(二)饮食疗法
1.饮食宜清淡半流质,多食瓜果或清凉饮料,多饮水和绿豆汤等。
2.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香燥食品,严禁烟酒。
施治要点:
(一)本证内外俱实,外邪内传,肺热壅盛,以汗出而喘、口渴、苔黄、脉数等为辨证要点,而不必强调表证之有无。治疗常规一般采用清宣肺热之法。然结合近年来的临床体会,根据仲景辨证论治的原则,在病变初期,可适当选用清除肺热,化痰止咳之品;热势高而不退,则佐以清泄肺胃邪热之品。病变后期,热甚阴伤,应用生津增液药物,如芦根白茅根、麦冬等,并注意调理脾胃。
(二)本症病理关键是邪热壅肺,热势较甚,津伤口渴,故在运用清肺平喘药物时,应避免使用辛温燥热之品,以免燥伤肺金,火热更炽,变证蜂起。
(三)本证病情较为复杂,治疗时除汤药内服外,尚应配合针刺、按摩、饮食调理及其他调护措施同时进行。
中药
针灸 取穴大椎、合谷、中府、孔最、丰隆、膻中等,浅刺疾出,每日l~2次。也可于背部俞穴拔火罐。
推拿按摩 于风池、大椎、肩井、命门、曲池、合谷等穴处擦、拿.抹、拍击,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本证为急性重病,应加强护理。如高热者,可采用冷敷降温,以防热甚动风,并注意体温变化;痰热壅盛,咳嗽气喘,应观察咳嗽痰血,保持呼吸道通畅,谨防痰阻气道,引起窒息。死亡;告诫病人不要感受风寒,以免使病情加重。
2.病室内要注意通风,室内温度亦不宜过高,保持一定湿度,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或灰尘,以防咳喘加剧。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软肺丸(《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吉氏家传》
 道家修炼
 舌衄
 艾条灸
 验诸痛
 第一节 饮食减肥的调配原则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