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热痞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internal stasis of heat
拚音 REPI
别名 西医: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热痞证多由伤寒之那在表而误用下法,使热邪传入;或不因误治,表病传里;或由于素体阳盛,过食辛辣厚味,聚而生热;致使无形之邪热聚于心下,气机痞塞不通而成。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热痞证多由伤寒之那在表而误用下法,使热邪传入;或不因误治,表病传里;或由于素体阳盛,过食辛辣厚味,聚而生热;致使无形之邪热聚于心下,气机痞塞不通而成。病变部位在胃脘,属于阳热实证。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但按之柔软,不拒按,无外形胀急。胸中烦热,口干且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寸关部之脉浮盛。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泄热消痞。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以上药物,用沸水300毫升,浸渍3分钟后,去滓,分2次服用,每日1剂。不必用火煎煮。
2.加减变化:若见病者恶寒、自汗出,是热痞而兼表阳不足,用熟附片10克,另
煎取汁100毫升,兑入上方药汁中分服;如病人兼见呕吐,加竹茹10克、生3克;若腹部胀满者加莱菔子10克、枳壳6克、厚朴10克;若见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舌苔厚浊者,加山楂15克、神曲10克、莱菔子12克;大便秘结不通者加槟榔10克;若泛吐酸水者,加吴茱萸6克。乌贼骨15克、煅瓦楞子15克;如舌红苔少、口干喜饮者,加天花粉15克、石斛15克、沙参15克;邪热聚于胃脘,常可损伤胃络,而出现吐血便血,则加三七末10克(冲服)、白芨l5克,或合用十灰丸
(二)饮食疗法
(1)生,捣烂,绞取藕汁,加入适量生蜂蜜或白糖,当荼饮。本方功能除热清胃,还能凉血止血。既可用于热痞,亦可用于兼见吐血便血者。
(2)藕粉适量,于沸水中调成糊状,煮熟后放凉食之。本方功能益血止血,调中开
胃。用于吐血便血者,尤为适宜。
(3)葛粉120克、粟米250克,以水浸粟米一夜,来日漉出,与葛粉同拌匀,煮粥
食之。本方功能清除胸中烦热,生津止渴。
施治要点:
(一)本证虽有气机痞塞,然为无形邪热聚于心下所致,故治疗重在泄热,热邪一
去,气机得通,痞即自除。不必使用破气导滞之药,恐伤胃气。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是泄热之剂,而不欲其攻下。因此,煎服法尤要注意。其一、大黄量不宜大;其二,药宜开水浸泡而不宜煎煮,方能取其气之轻杨,不取其味之重浊。方能但清无形之热,而不致大泻下。
(三)心下热壅,而发生吐血、便血者,大黄制成粉剂吞服,取效更佳。
(四)若热痞而兼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者,宜先解表,表解后方可治痞。若表证
未解,而先治痞,易致表邪内陷,产生变证。
中药
针灸 取穴曲泽,内关、足三里、阳陵泉、胃俞。用泻法,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每日2次。
推拿按摩 双手按摩胃脘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本方法可使气机暂通,从而使心下痞缓解,有利于病人进食和进一步治疗。若有吐血或便血者,不宜使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有吐血、便血者必须住院治疗。病室宜安静,温暖。
2.出血量大者,病员必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必要时置患者于低头仰卧位。避免不急需的常规系统体格检查,防止病人再次大出血。
3.出血者,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出血量、病人的面色、神志、脉搏、尿量等。及早发现厥脱,采取相应抢救措施,防止病人因气血暴脱而导致死亡。必要时使用输血、输液等治疗措施。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新书出版!!
 美国心理学家用糖果预测人生
 延医法论第二
 葫荽子散(《圣惠》卷六十。)
 吃附子记(一)
 小儿流鼻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