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热极生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extreme heat brings about wind
拚音 REJISHENGFENG
别名 西医:传染性疾病,中毒、高热所致惊厥,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常见于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瘟毒等病的发病过程中,多为热邪内陷、深入厥阴,扰动肝筋所致动风之证。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常见于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瘟毒等病的发病过程中,多为热邪内陷、深入厥阴,扰动肝筋所致动风之证,病情属实,病位重在厥阴肝经,或兼见气、营、血、心包等证侯,病情复杂多变。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身热壮盛,头晕胀痛,两目上翻,手足躁扰,瘛疭,颈项强直,或角弓反张,脉弦数。若气分热盛动风者,则兼见汗出,口渴饮冷,舌苔黄燥,或日晡潮热,大便秘结,腹满痛拒按,苔焦燥起芒刺。若营分热盛动风者,则为身热夜盛、口不甚渴饮,或不渴,心烦,时有谵语,脉弦细而数,舌绛。若血分热盛动风者,则舌红绛、肌肤发斑或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热入心包而动风者,则见神昏谵语,舌蹇肢厥,舌紫绛。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清热凉肝熄风。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羚角钩藤汤:羊角粉0.3~0.6克(冲服)、桑叶10克、贝母12克、生地15克、钩藤10克、菊花10克、茯神木1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4克、淡竹茹15克。本方适用于邪热陷入血分所致的动风证。亦可加减变化,应用于各种热极动风者。
(2)白虎汤加味:生石膏30克(研)、知母15克、白粳米15克、生甘草15克、羚羊角12克、钩藤12克。本方适宜于阳明气分热盛而致动风者。
(3)调味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0~15克、芒硝10~15克(后下)、羚羊角粉0.3~0.6克(冲服)、钩藤l0~15克;菊花15克、僵蚕l0克,本方适用于阳明有形热结而致的动风证。
(4)清营汤加味:犀角粉0.3~0.5克(冲服);生地15克、党参10克、竹叶心6克、麦冬10克、丹参10克、黄连5克、银花10克、连翘12克、羚羊角粉0.3~0.5克、丹皮15克、钩藤10~15克。本方适用温热邪气内陷入营,耗损营阴而致的动风者。(5)清瘟败毒饮:用法同前。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毫升,分2次服,日1~2剂。2.加减变化:若为热入心包而动风者,可用紫雪丹与清营汤同服,或与羚角钩藤汤同服;若方(2)、(4)证中兼腑实便秘,可酌情加入生大黄12克。
施治要点:
(一)发生动风症时,首先要辨别是实证之热极生风,还是属虚证之阴虚动风,或是温热侵入经络之动风。其次要辨别的是热极生风中所兼的不同症候,以判断其病位在气、或在营、在心包、在血分,分别选用不同的方药。力避一见动风,即重用苦寒凉肝之弊。
(二)在实施诊疗时,应多种治疗方法并用,不宜单用某一种方法。
(三)若素体阴血亏损而复感温邪而动风者,其实质为虚中挟实,本虚标实证,当重用滋阴柔肝之品以治本,用羚羊角、钩藤、珍珠母平肝潜阳熄风以治标,标本兼顾。
中药
针灸 1.气分高热致痉:以督脉、足厥阴经穴为主。取穴:百会、风府、大椎、曲池、涌泉、太冲、十二井穴,用泻法,强刺激,酌情而定针刺时间。若口噤不开加颊车、支沟;若上肢拘挛加大陵、合谷;若下肢拘挛加承山、阳陵泉;若兼腑实便秘,加合谷、上巨虚,腹结;头痛甚加印堂。
2,热入营血致痉:以手足厥阴经穴为主。取穴;曲泽、劳宫、委中、行间、十宫
穴、百会,用泻法,强刺激。酌情而定针刺时间。神昏加人中;衄血若为肺热所致者,加天府、合谷;若为肝火犯肺所致者加兑端、涌泉;吐血者加二间、上脘、支沟;便血加承山、复溜、太冲、太白;尿血加关元、三焦俞、列缺、然谷。
3.耳针:取肝、皮质下、神门、脑干穴,针刺泻法,留针30~60分种。每日1~3
次。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小柴胡汤治疗生殖器疱疹【转帖】
 圣石散(《普济方》卷六十一)
 气分、湿证类
 气功实质是同调人体形气神
 五十八、痔漏
 卫生宝鉴 卷二 上课笔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