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太阳表实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taiyang super heat
拚音 TAIYANGBIAOSHI
别名 西医:感冒,流感,支气管哮喘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外感证候,多由于风寒袭表,卫阳被束,营阴郁滞发展而成。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外感证候,多由于风寒袭表,卫阳被束,营阴郁滞发展而成。证属外感病初期表实之候,所谓表实,是人体腠理固密、感邪后卫阳闭遏,而正能抗邪。其病位以太阳经脉为主,在人体一身之表,然亦可以病传阳明、少阳、三阴,其中尤以与少阴心、肾关系密切。临床若失治、误治,可使病情恶化,转变成坏病。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恶寒,发热,无汗,喘息、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或呕逆,苔薄白,脉浮紧。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杏仁9克。
以上四味药,以水18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500毫
升,去滓,温服160毫升。服汤后不须啜热粥,但须温覆取微微汗出。若无汗出,可酌情续用。若汗出而表不解,可酌用桂枝汤
2.加减变化:若风寒束表、营卫闭郁,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上达,筋脉失于濡养,项背强几几者,加葛根12克、白芍6克、大枣12枚,去杏仁;外邪不解,内迫阳明,下利者,去杏仁,加葛根12克、白芍6克、大枣12枚;外邪不解,内迫阳明,呕逆者,去杏仁,加葛根12克、白芍6克、大枣12枚、半夏9克;风寒束表,营卫闭郁,兼内热烦躁者,加石膏30克、生9克、大枣10枚;风寒束表,卫阳闭郁,兼水饮内停,咳嗽喘气者,加芍药9克、细辛3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半夏9克;寒湿在表,身体烦疼者,加白术12克;外感风寒,肺气失宣,痰阻气滞,咳嗽上气,痰吐不利者,加苏子9克、桑白皮9克、陈皮12克、赤茯苓12克,并可配合使用感冒片、咳特灵、杏苏止咳糖浆等内服。
(二)火罐疗法:火罐或推罐法,能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用推罐法时,可以平大椎向下推至腰部,再向上推,最后可停留在肺俞部,10~20分钟取下,每日1次。
(三)饮食疗法
1.食宜清淡,以食蔬菜、面条、稀热粥为主,多饮热茶,以助药力发汗。
2.忌食生冷、油腻、辛辣、质硬不易消化的食品。
施治要点:
(一)本证外感风寒,卫阳被遏,营阴郁滞,病情在表,治疗常规,自宜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汤乃是主要用方。如果服汤后病人无汗,可继续酌情使用;若汗出以后,病情仍然在表,则可酌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不可用麻黄汤峻剂发汗。
(二)太阳表实证服麻黄汤后,有时可引起鼻衄,发烦,目瞑等现象。若鼻衄等证出现,病情随之减轻,脉静身和,则为欲愈;若衄后见舌绛苔燥,脉细数,身体灼热,神昏谵语等证,则为病邪化热,深入营血,治应以清营凉血,而不可再投辛温之剂。
(三)本证虽为太阳表实之证,然因感邪有轻重,体质有强弱,治疗有当否,故临床每多挟杂证侯。如有表实兼内热烦躁者,有表实兼水停咳喘者等等,此时可分别选用解表除烦、解表化饮之剂,用大青龙汤或小青龙汤治疗。若病情涉及少阴心、肾,病为太阳表证兼少阴阳虚,治疗之法,则应温经解表,酌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
(四)本证的治疗方法以内服汤药为主,亦可配合针刺、按摩、推罐、饮食调理及其他调护措施等协同使用,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中药
针灸 取穴列穴、风门、风池、合谷等,针用泻法,每日1~2次。
推拿按摩 于风池、肩井、大椎及背部区域揉捻摩擦,以有酸胀或有热感为宜,每日1~2次,每次2~5分钟。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本证属外感风寒之表实证,汤药宜轻煎,多服热饮,有汗,不可大汗淋漓。
2.病人高热无汗,一般忌用冷敷降温,以防汗闭;应注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情况,随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病室要注意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接吹袭,再次复感外邪,加重病情。
4.如果表证兼有阳虚、表证兼营气不足,或外感风热、阴伤内热、胃中虚冷、产后血虚、伤血、失血等病人,均不得用麻黄汤发汗,以免伤阴损阳、耗伤气血、出现变证,使病情恶化。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塌气散(《永类钤方》卷二十一引《汤氏方》
 打胎拾婴再调查
 麻黄,炮附子,细辛这三味药都该如何煎?
 丹溪心法 39: 鼓胀 上课笔记
 中医的肤浅了解
 苦参碱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