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accumulation of qi |
拚音 | QIBI |
别名 | 中医:中风,阙证,痉证,小儿急惊风,西医:脑卒中,肺性脑病,肝昏迷,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本证是因邪气壅盛,气机逆乱,阴阳乖戾而导致清窍闭塞不通所出现的危急重证,多由风火痰瘀之邪闭塞清窍所致,每因情结波动而诱发。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本证是因邪气壅盛,气机逆乱,阴阳乖戾而导致清窍闭塞不通所出现的危急重证,多由风火痰瘀之邪闭塞清窍所致,每因情结波动而诱发。其证属实,其病位虽在清窍,而与脑、心、肝密切相关。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突然神志昏迷,气粗痰鸣,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大便秘结,小便不通,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沉等。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治疗法则: 开窍,启闭,醒脑。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至宝丹(或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本方为凉开之剂,适用于痰热蔽塞清窍。(2)苏合香丸,本方为温开方,用于痰壅气闭,属于气滞血瘀寒凝者。上方均有成药,每1丸3克,必要时用温开水溶化或用人参化水兑服或鼻饲。小儿用量酌减。 2.加减变化:若肝气开动无度、气血上逆兼挟痰火、清窍闭塞而致中风者,加用镇肝熄风汤:白芍、玄参、天冬、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怀牛膝各30克,茵陈、川楝子、麦芽各10克,甘草5克;血瘀中风者配益气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20克、赤芍15克、当归10克、川芎5克、红花10克、益母草10克:若暑热之邪蒙蔽心窍,或湿热昏闭热重湿轻者则以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为主,湿重热轻者配用甘露消毒丹或菖蒲郁金汤加减:滑石20克、菖蒲10克、茵陈15克、木通、藿香、郁金各10克;寒痰闭窍治当温化,以苏合香丸配导痰汤加减:制南星10克、枳实10克、法夏10克、陈皮10克、云苓10克、甘草10克;热痰闭窍治当清化,用至宝丹合清气化痰汤:瓜蒌仁10克、陈皮1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枳实10克、茯苓10克、胆南星15克、半夏10克;血瘀阻窍,心痛昏昧,用苏合香丸配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姜10克、红花10克、麝香0.3克。 (二)外治法 1.初起牙关紧闭,一般可用局部治疗,用乌梅、冰片、生南星等分研末擦牙。 2.麻桂酒:麻黄60克、杏仁30克、甘草15克、肉桂60克共为未,酒调敷膻中穴、心俞穴,治疗中风闭证。 3.开闭法:生菖蒲、生艾叶、生姜、葱白各60克捣汁,麻油.醋各60克,同煎炒热布包,从头项胸背四处乘热在下熨,痰自豁然,凡闭证,都有效。 4.开噤散:南星3克、皂角1.5克、僵蚕3克、蜈蚣l条、麝香0.3克共研末,生姜蘸擦牙。 5.青金锭:青金锭入木香汁和蜜擦胸,治急惊痰盛。 (三)取嚏法 1.通关散:细辛、皂角,等分研末和匀吹少许入鼻取嚏。本方有成药。 2.南星半夏散:南星、薄荷、皂角、半夏、细辛各3克,研末搐鼻,治疗中风闭证或小儿惊风。 3.嚏惊散:皂角6克、半夏3克研末搐鼻。 4.搐鼻散:细辛3克、皂角6克、半夏3克研末,吹鼻取嚏。 施治要点: (一)本证起病突然,病情危重,需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因此针灸按摩疗法应一马当先,一般暴怒气阙、暑邪闭塞清窍者可立即见效。 (二)取嚏法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启闭开窍法,临床应用时可任选1~2种即可,常用通关散或搐鼻散,疗效较好,但不宜多次及反复使用。 (三)内服药以成药为主,但需辨证应用,如: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属凉开剂,用于热毒痰湿气闭证;苏合香丸属温开剂,用于寒邪痰湿气闭证。孕妇忌服。 (四)外治法不应忽视,因为本证患者神志不清,口服药物比较困难,只能鼻饲,所以应多开辟对本证的治疗途径。 (五)开窍法是针对神昏而设的一种应急措施,临床应用每配合其它治法,如:清心开窍法常配清营、凉血、滋阴、熄风、通腑、活血等法使用,豁痰开窍常配合化痰法使用。 (六)本证易至内闭外脱或脱证,内闭外脱证可配合固脱法,脱证则禁用开窍剂。 |
中药 | 至宝丹(或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每1丸3克,必要时用温开水溶化或用人参化水兑服或鼻饲。小儿用量酌减。 |
针灸 | 取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人中、十宣、百会、曲泽、委中等穴,用毫针泻法或点刺出血,可达开窍醒脑之目的;若牙关紧闭可加颊车、合谷;语言 不利加哑门、廉泉、通里、关冲,必要时可隔20~30分钟再针1次。 |
推拿按摩 | 取人中、合谷等穴,用掐揉手法持续1~2分钟。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本证患者应及早注意调护,昏迷不醒病人要经常翻身,加强褥疮护理;严密观察神志、呼吸、体温、脉搏、心率、血压等一般情况并作特护记录,发现变化立即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时抢救;在抢救的同时应取除义齿,用中药开噤法或压舌板撬开紧闭的牙齿,并固定好,防止舌体受伤。痰涎壅盛,阻塞气道应注意吸痰。另外一些调护措施参见亡阴亡阳证。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