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disharmony between liver and stomach |
拚音 | GANWEIBUHE |
别名 | 西医: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幽门痉挛或梗阻,胆囊炎,胃癌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本证多由情志异变而引发,情志不好则肝失疏泄,气郁而横逆犯胃以致肝胃失和。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本证多由情志异变而引发,情志不好则肝失疏泄,气郁而横逆犯胃以致肝胃失和。其证属实,病位在肝、胃。常见于胃脘痛、呕吐、呃逆等证中。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胃脘胀满疼痛,引及两胁窜痛,呃逆,嗳气,呕吐,吞酸嘈杂,食入 不化,烦躁易怒,与情绪变化相关,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治疗法则: 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柴胡10克、枳壳10克、赤芍12克、甘草8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川芎10克、佛手10克、香附10克、香橼10克、白术10克。以上诸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每日1~2剂,分2~3次温服;若呕呃者可频服,或先服生姜汁。 2.加减变化:若胃脘痛甚者,加玄胡15克、木香10克、川楝10克;若嗳气频作,加旋复花10克、沉香3克;若肝郁化热而见泛酸嘈杂者,加左金丸;若气滞血瘀而见刺痛拒按者,加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丹参30克;若气郁痰阻者,加旋复花10克、代赭石40克、生姜3片;若兼口苦,便秘者,加大黄10克、枳实10克;若气郁化火伤津之干呕,舌红少津者,加麦冬15克、太子参l5克。 (二)外敷药物生姜、胡椒适量研末,酒调,外敷脐、腹部,适用于胃脘痛甚者。 (三)饮食疗法 (1)橘皮粥:橘皮切碎,同米煮粥食用。 (2)薤白粥:薤白10克、大米50克,如常法煮粥食之。 施治要点: (一)本证系肝胃同病,气机失常,故本证治疗的关键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二)由于情志异常是本证发生的重要诱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情志护理。 (三)在本证的治疗中要注意兼顾脾,但应与肝气乘脾证相鉴别。 (四)若呕吐甚者,津液耗损,要注意顾护胃阴。 |
中药 | |
针灸 | 1.针刺:取内关、期门、中脘、太冲等穴,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 2.耳针:取胃、肝、皮质下,中等刺激,留针20~30分钟。 |
推拿按摩 | 用宽胸、摩肋下、摩上腹、双按腹中等手法;若呃逆者,可用较重指力按压翳风穴。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1.调情志,使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以减少诱发因素。 2.慎起居,适寒温,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