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胆热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heat of gallbaladder
拚音 DANRE
别名 中医:胁痛黄疸呕吐,西医:急性胆囊炎急性胃炎慢性胰腺炎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多因外感热邪或情志内伤,导致郁热壅于胆腑或气郁化热,少阳枢机不利所引起,属实证。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多因外感热邪或情志内伤,导致郁热壅于胆腑或气郁化热,少阳枢机不利所引起,属实证。其病位在胆,往往涉及肝、脾、胃等脏腑。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肋腹部胀痛,或身目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清热泻胆。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味:青蒿12克、竹茹15克、半夏10克、赤茯苓12克、
黄芩10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碧玉散20克(包)、大黄10克,本方适用于少阳热重兼痰湿之证。纳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l剂。
2.加减变化:呕吐酸水者,加服左金丸3~5克,每日3次;肢体痠痛者,加桑枝
12克、薏苡仁15克、丝瓜络10克;湿热发黄,热重湿轻者,去陈皮、半夏,加茵陈25克;胸胁胀满者,加川楝子10克、佛手10克。
(二)外敷药物
1.竹茹、生适量,绞汁,棉浸擦胸口,用于呕酸苦水。
2.青皮15克,为末,醋炒敷胁下,用于胸胁胀痛。
3.南星捣烂,置杯内,扣脐上,起泡挑去泄水,用于黄疸。
(三)灌肠疗法
1.生大黄25克,煎煮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30分钟。
2.生大黄20克,青蒿15克,黄芩15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
30分钟。
(四)饮食疗法
(1)橘皮3克、粳米1小撮,水煎,姜汁冲服,治疗呕吐。
(2)蕹菜250克,洗净,切碎,荸荠10个洗净,去皮,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
半小时,出锅前可加冰糖适量,1日分次食用,吃菜和荸荠,喝汤。适于口苦胸闷等症。
(3)白萝卜1个、生姜10克,捣碎挤汁,加红糖开水冲服,适于呕吐甚者。
(4)土豆100克、生姜10克,分别洗净,切碎,橘子1个去皮核,共用洁净纱布绞
取汁液,食前服饮1汤匙,适于口苦胸满,呕恶,食欲不振者。
(5)玉米须33克,蒲公英茵陈蒿各15克,水煎服,适用于黄疸者。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少阳胆经热甚之证,热郁少阳半表半里,以致权机不利,必以清胆之
剂泄其热而利其枢机。
(二)胆病影响脾胃,化生湿热痰浊,少阳相火衰退易见呕逆吞酸等症;湿热留连
易发黄疸,必辅以或加强辛开苦降芳化利湿退黄之品。
(三)因胆热常可横逆于胃而形成胆胃不和之证,故治疗时,一则要注意胆胃并治提高疗效,二则要时时注意维护胃气,切勿过用苦寒,以免伤胃。
(四)本证当与小柴胡汤证相鉴别,同为和解之剂,小柴胡和解少阳,主治寒热往
来,胸胁苦满,本证乃寒热如疟,口苦膈闷,治以清胆利湿。虽同配伍黄芩,但本证特取善从少阳胆经领邪外出之青蒿,功在清芬透络。同时也应与饮停胁下的旋复花汤证区别。
中药
针灸 取穴胆俞、阳陵泉、阴陵泉、期门、日月、内关、足三里、丰隆等,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次取3~5穴,每日1~2次。
推拿按摩 于两胁及胃脘部轻轻揉按,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加强精神护理,避免忧思恼怒。
2.寒温适宜,避免外邪侵袭。
3.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新鲜。
4.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及腹部情况,保持大便通畅。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疏风散(《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菊花丸(《三因》卷十六。)
 扁桃体肿大的影响呼吸!急需名医诊治乞求良
 腰部至脚跟酸痛
 5700中医用词有了英文名
 请问周尔晋的旋推法如何操作?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