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toothache(TCM) |
拚音 | YATONG(ZHONGYI)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口腔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本病是牙痛是指自觉牙齿或牙龈疼痛的症状。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其常见疾病有龋齿、牙痈、牙咬痈、齿槽风等。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风邪侵袭、胃热上蒸、虚火上炎、脾虚气弱以及虫蚀牙体等均可导致牙痛。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辨病思路: 1.自觉牙齿或牙龈疼痛。一般上牙痛多与足阳明胃经有关;下牙痛多与手阳明大肠经有关。 2.根据病情、口腔检查进行诊断思考,如: (1)牙体被至蚀,出现龋洞,成为龋齿。 (2)牙龈红肿疼痛、溢脓者,为牙痈。 (3)真牙尽牙处齿龈红肿疼痛,开口困难,溃后溢脓者,为牙咬痈。 (4)牙槽骨痛,久则腐溃不愈,或穿腮、排出腐骨者,为齿槽风。 (5)牙龈红肿、溃烂疼痛,或有腐臭脓血溢出者,为牙疳。 (6)龈肉萎缩,牙齿松动,常渗血渗脓者,为牙宣。 (7)牙龈赘生肿物、坚硬。出血、溃烂者,多为牙岩。 3.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调摄片、CT扫描、病理切片等,以明确诊 断。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辨证论治: 1.风火 热犯齿证:牙痛,牙龈红肿,得冷则痛减,受热则痛增,或有发热恶寒,口 渴,舌红,苔白干,脉浮数。疏风清热固齿。薄荷连翘方加减。 2.胃火燔齿证:牙痛剧烈,牙龈红肿,口渴咽干,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洪数。清胃泻热。清胃散加银花、黄芩、板蓝根。 3.火毒犯龈证:牙痛,头痛,牙龈红肿,患处有浓血渗出,腮肿连颊。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脉洪数。清热解毒。玉女煎加减。 4.虚火的龈证:牙痛隐隐,牙根浮动,齿龈微红。微肿,午后痛甚,五心烦热,小便短黄,舌质红嫩,苔少而干,脉细数,滋阴润齿、降火止痛。知柏地黄丸加减。 5.气虚齿动证:牙齿微痛,龈肉萎缩、不红肿或虽肿不红,牙齿浮动,咬物无力,少气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胖嫩,脉弱。益气固齿。补中益气汤加熟地、丹皮、白芍。 擦牙疗法: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研粉或调膏,涂擦牙痛处; |
中药 | 牛黄解毒片(丸)、上清丸、六神丸、一清胶囊等。 |
针灸 | 对症处理: 1.体针疗法:常用穴有合谷、下关、颊车、风池、太阳、内庭、太溪、行间、大冲、牙痛穴(位于掌面第3、4掌骨距掌横纹1寸处)。 2.耳针疗法:常用穴有牙痛点、拔牙麻醉点、神门、皮质下等,捻转后留针15~30分钟,如需持续止痛可作耳针埋线,或用王不留行籽贴敷。 3.指压疗法:前三齿上牙痛取迎香、人中;下牙痛取承浆;后五齿上牙痛取下关、颧突凹下处;下牙痛取耳垂与下颌角连线中点、颊车、大迎。以指切压,用力由轻逐渐加重,施压15~20分钟。5.穴位注射疗法:用0.5%~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注入合谷或患侧下关,0.5~lm1/穴. |
推拿按摩 | 取下关,颊车、合谷、二间、涌泉。用推、拿、揉、按手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