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肛门失禁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anal incontinence
拚音 GANGMENSHIJIN
别名 大便失禁,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肛肠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肛门失禁系指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不能随意控制粪便和气体排出。失禁程度轻重不等。
中医释名 本病是以神志清楚而排气并有稀便自行遗出为主要表现的不固类疾病。
西医病因 肛门的随意控制主要来自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括约肌损伤、括约肌神经感觉丧失及中枢神经疾病是肛门失禁的三大原因。括约肌的损伤多因外伤、难产或肛直肠手术所致,而以肛瘘术中切断肛管直肠环为常见。肛直肠炎性疾病、直肠脱垂直肠癌等亦可引起肛门失禁。于慢性便秘老人、体力衰弱者或巨结肠症患儿,其肛括约肌功能虽属正常,但因直肠内长期充满大量粪便,亦可使肛括约肌松弛而出现失禁样排粪。肛管瘢痕狭窄伴括约肌功能丧失时,排便困难和失禁可同时存在。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肛门失禁是因脾肾气虚,中气下陷,或肛门损伤,使肛门失摄,不能控制气体与排便。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一、诊断:
1.多有肛门损伤或手术病史。
2.肛门皮肤感觉迟钝,不能随意控制气体、液体甚至粪便。
3.肛门闭合不全,粘膜脱出,肛门指检可触及疤痕、缺损、肛管直肠收缩乏力。
4.肛管压力测定:收缩压。静息压下降。
5.肛电图检查,肛周肌肉兴奋性下降。
二、辨证:
1.脾气不固证:大便不能完全控制,伴有神疲乏力,纳谷欠佳,或有泄泻脱肛,肛门指检肛管松弛,舌淡苔薄,脉弱。
2.肾虚不固证:大便不能控制,病程较长,伴有头晕乏力,腰酸耳鸣,肛门指检肛门松弛,舌淡,脉沉细无力。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多有肛门损伤或手术病史。
症状
体征 1.肛门皮肤感觉迟钝,不能随意控制气体、液体甚至粪便。
2.肛门闭合不全,粘膜脱出,肛门指检可触及疤痕、缺损、肛管直肠收缩乏力。
3.肛管瘢痕狭窄伴括约肌功能丧失时,排便困难和失禁可同时存在。
体检 肛门闭合不全,粘膜脱出,肛门指检可触及疤痕、缺损、肛管直肠收缩乏力。
电诊断 肛电图检查,肛周肌肉兴奋性下降。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肛管压力测定:收缩压、静息压下降。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各种疾病中出现神志昏迷而大便失禁时,为疾病的症状之一,不得单独诊断为肛门失禁。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治疗视病因而异。外伤或手术损伤所致者多需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方法较多,如肛括约肌修补术,将切断的括约肌两端剥离显露,重新对拢吻合;括约肌折叠术适用于括约肌松弛而未切断者;以臀部或大腿肌肉、筋膜作括约肌成型术,适用于括约肌已丧失者;肛管皮肤完全缺损引起的感觉性失禁,可用带蒂皮肤移植于肛管内。如局部组织破坏较少,手术方式选择适当,可使失禁有明显改善。严重瘢痕所造成的狭窄合并失禁时治疗困难。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肛门失禁,手术效果不良。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脾气不固证:
治法:补气固摄。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虚不固证:
治法:补肾固摄。方药:右归饮合保元汤加减。
二、外治及其他治疗:
1.熏洗疗法:五倍子徐长卿枯矾龙骨牡蛎,煎水,先熏后洗。
2.针灸疗法:详见‘针灸’栏。
3.手术治疗:若病情需要,可行V形切口肛门修补术、括约肌修补术。
4.按摩疗法:按摩两侧臀大肌、提肛穴、长强穴。
5.肛注三磷酸腺苷,1~2次/日,20mg/次。
中药
针灸 1.体针疗法:取长强、百会、足三里,承山、八髎等穴,或配合电针治疗。
2.耳针疗法:取直肠下段、肛门、坐骨神经穴。
推拿按摩 按摩两侧臀大肌、提肛穴、长强穴。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避免进食粗糙和有刺激性食物。
2.保持肛门清洁,便后清洗肛门。
3.早晚练习作提肛运动,每日作30~50次。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肛门失禁在《诸病源候论》称“大便失禁”。
相关文章
 金钱草
 清瘟解毒丸
 上古汤药的味道
 冲脉
 读"人体X平衡法"有感
 痘疮稀少不可恃论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