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naevus of fibre(TCM) |
拚音 | XUANSHUZHI(ZHONGYI) |
别名 | 西医:肛乳头纤维瘤,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肛肠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本病是以肛乳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可有排便不畅或下坠感、里急后重感,或见痔核脱出肛外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悬珠痔是因湿热下注,或长期秽毒刺激,气血瘀滞而成。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一、诊断: 1.肛门潮湿、瘙痒,便时可有肿物脱出,有坠胀不适感。 2.可单发,也可多发,多与脏毒、肛裂并发。 3.肛门镜检查:齿线部可见灰白色肿物,有蒂或无蒂,肿物表面为皮肤组织,不易出血。 二、辨证: 1.肛门湿热证:肛周潮湿、潮红,有灼热感,肥大的肛乳头充血、水肿,舌红苔黄,脉滑数。 2.气血瘀滞肛门证:排便时肛门有肿物脱出,表面色紫暗,伴有肛门坠胀,舌紫暗,苔薄,脉涩。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肛门潮湿、瘙痒,便时可有肿物脱出,有坠胀不适感。可单发,也可多发,多与脏毒、肛裂并发。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肛门镜检查:齿线部可见灰白色肿物,有蒂或无蒂,肿物表面为皮肤组织,不易 出血。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息肉痔:位于齿线上方直肠壁上,表面为粘膜,色肉红,呈圆球形,有蒂或无蒂,易出血,便时或可脱出肛外。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一、辨证论治: 1.肛门湿热证: 治法:清热祛湿。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2.气血瘀滞肛门证: 治法:行气祛瘀。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二、外治及其他治疗: 1.熏洗疗法:用苦参汤或五倍子汤加减,先熏后洗,1~2次/日。 2.药栓疗法:熏洗后将痔疮宁栓,或九华痔疮栓,纳入肛内,1~2次/日,1粒/次。 3.灌肠疗法:用熏洗灌肠液或复方芩柏颗粒剂保留灌肠,1次/日。 4.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者,可行结扎切除疗法。 5.便秘服麻子仁丸或液状石蜡;大便次数增多服黄连素片。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等。 2.便后用1:5000过锰酸钾水清洗肛门。 3.避免便秘或腹泻。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悬珠痔之名出《外科启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