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barbiturates poisoning
|
拚音 |
BABITOULEIZHONGD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毒及化学损害,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服用过量巴比妥类而引起的中毒,甚至死亡。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本类药物按其作用时间长短分为四类:①长效类:巴比妥,苯巴比妥(鲁米那)。②中效类: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阿米妥)。③短效类:司可巴比妥(速可眠)。④超短效类:硫喷妥钠。平均作用时间:长效类为6—8h,中效类为3—6h,短效类为2—3h,超短效类仅15min。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巴比妥类口服可被胃肠道吸收,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组织。长效类约30%—60%以原形从肾脏排泄,中效、短效和超短效类大部分在肝脏代谢。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巴比妥中毒的临床表现,轻者有嗜睡、眩晕、言语不清、头痛、感觉异常、视力模糊、定向障碍,可有短时间的意识不清、激动、谵妄和幻觉。重者出现深昏迷、呼吸浅慢、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脉细、心跳慢、第一心音轻或呈胎心音。
|
体检 |
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消失,浅和深反射不能引出。巴彬斯基征阳性。患者常伴低体温。少数患者皮肤出现大疱。呼吸衰竭、休克、肺水肿为中毒早期死因,后期常因肺部感染、脑水肿或肾功能衰竭致命。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一般发生中毒的血浓度:苯巴比妥为0.34—0.43μ mol/L(8—10μg/dl);异戊巴比妥为0.09μmol/L(2μg/dl)以上;司可巴比妥为0.077μmol/L(2μg/dl)以上;硫喷妥钠为0.076μmol/L(2μg/dl)以上。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急性巴比妥类中毒,口服患者应立即洗胃。强化补液和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严重中毒及早进行血透析或血液灌流。纠正休克和酸碱、电解质紊乱;预防感染;并防治各种并发症。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