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leukoplakia of cervix |
拚音 | GONGJINGBAIBAN |
别名 | 宫颈癌前病变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妇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宫颈白斑是指宫颈阴道部出现的白色不透明斑片状病变。本病首先由Hinsel-nann(1927)在阴道镜观察下发现而提出。随防癌普查及阴道镜检查的广泛开展,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早期癌的深入研究,宫颈白斑已逐渐受到重视。由于2%的患者将发展成为宫颈癌,故宫颈白斑被列为宫颈癌前病变。 |
中医释名 | 子宫颈白斑乃是子宫颈阴道部出现的一种白色不透明的斑片状病变,此病在古典医籍中未见记载,但由于其常与宫颈糜烂并见,表现为带下量多、色赤及接触性出血等症,故可将其列入带下病的范畴。 |
西医病因 | 宫颈白斑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内分泌失调:体内雌激索水平过高,导致宫颈表层上皮过度角化或角化不全。②局部刺激:慢性宫颈炎、阴道炎等引起粘膜上皮的过度角化。③致癌因素:宫颈白斑可与宫颈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等并存;在宫颈白斑的周围或下方可能存在恶性病变,故而宫颈白斑的发生可能与致癌因素有关。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据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1973年)对175,075名已婚妇女的普查结果显示:宫颈白斑的发病率约为4‰。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子宫颈癌与子宫颈白斑有一定相关性,为此该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中医学认为:外阴乃肝之分野,肝郁化热伐脾,脾虚生湿,肝热脾湿胶结而成湿热,流注下焦或直接犯及阴部,损伤住、带二脉,则可引发本病。 |
病理 | 本病的典型病理变化是表层细胞过度角化、不全角化;上皮细胞增生肥大,棘细胞层肥厚,粒细胞层增厚并向皮下组织发展形成高而长的乳头;间质有圆形细胞浸润。有时表层呈乳头状增生即乳头状白斑。在此基础上可发展成乳头状瘤或湿疣。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肝经湿热 主证:宫颈阴道部有白色不透明的斑片状病变,带下量多,色黄或赤,或赤白相兼,质稠、有臭气。纳呆、腹胀。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分析:肝郁脾湿,胶结而为湿热,流注下焦,直犯阴中,故见阴部有白色不透明的斑片状病变;若湿热之邪伤及任带二脉,证见带下量多,色质异常有臭气;肝病犯脾,可见纳呆、腹胀,余证均为肝热伐脾,湿热互结所致。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根据妇科检查见宫颈阴道部有白色不透明斑片状病变即可疑为宫颈白斑。有时病灶范围小,肉眼不易看清或可能伴有恶性变时,应进一步作阴道镜检查,并作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宫颈白斑并不引起任何症状,当合并宫颈炎或阴道炎时,则白带增多呈脓性粘液,女阴因受白带刺激而瘙痒,阴道血性分泌物或接触出血等较少见。妇科检查见宫颈阴道部有白色不透明斑片状改变,大小及形态不一,单个或多个,边缘整齐或不规则,界限多清楚,逐渐移行于周围正常粘膜。有的白斑较正常粘膜略隆起,易被擦去而裸露有点状出血的底部,2—3d后却又被白色不透明斑片状病变覆盖。个别患者病灶可大片融合,超越宫颈而达阴道穹窿部。 |
体征 | 单纯的子宫颈白斑往往无明显症状,若合并有宫颈糜烂或宫颈内膜外翻时,常可引起白带增多,或偶有阴道血性分泌物及接触性出血。 |
体检 | 妇科局部检查:1.宫颈局部肉眼观察:可发现白色斑片状区域。 2.阴道镜检查:一般将白斑分为三种: (1)单纯性白斑:略突起,可见境界清楚的白色区域。大小、形态、数目不等,白斑薄而平滑,呈珍珠样光泽。如明显增厚、粗糙、形态不规则,并突出于表面,表明上皮增生活跃,病变较重。 (2)白斑基底:覆盖于白斑表面的角化上皮脱落而显示白斑基底。阴道镜下示其表面光滑,边缘清楚,并较周围稍低。残留的上皮呈桔黄色或淡黄色,有极细的红点。 (3)白斑镶嵌:又称分野、格型。异型上皮呈片状增生,每块稍隆起的白色或黄色区域四周围绕着方形或多角形的红色网状血管,如红色细线镶嵌的花纹,大小、形态均相似。如果异型上皮增生极快时,镶嵌区表面则不规则,凸起,将血管推向四周,标志细胞增生过速,应注意癌变。 3.碘液试验:由于上皮角化或不全角化,缺乏贮存糖原能力,故涂碘局部不着色,借此亦可发现病变范围。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阴道镜下所见宫颈白斑有三种表现:①白色病变和白斑:局部组织发白呈斑块区域,境界清楚,其上无血管病变,表面粗糙,稍隆起,涂醋酸后色更白。若上皮增生活跃,表面明显粗糙变厚,形态不规则且突出表面,提示病变较重。②点状结构:白斑表面异常角化,上皮因炎症、损伤或其他因素脱落后,病变区较周围低陷,表面光净,边界清楚。由于留有不同厚度的上皮而呈橘黄色或浅黄色,底面衬托极细的红色小点,是由位于乳头顶点极细的毛细血管所构成。③镶嵌:异常角化上皮呈片块状增生,每块白色或黄色区域周围有红色血管网围绕,犹如鱼鳞或蜂窝状。涂醋酸后中间上皮更为明显,发白或暗,稍隆起。病变严重者异常角化上皮增生迅速,将血管推向四周,血管可有畸形。 通过宫颈局部检查,包括碘试验、刮片检查、阴道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即可诊断。若宫颈白斑位于不典型转化区,周围见点状结构、镶嵌及异形血管等,则其周围及下方可能存在恶性病变,必须作活组织病理检查。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1.宫颈糜烂:可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流血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较多。但宫颈上皮无角化层,通过局部视诊及阴道镜检查可以确诊。 2.早期宫颈癌:常表现为月经间期阴道点滴下血和接触性出血,通过病理切片可确诊。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由于宫颈白斑本身属良性病变,故在排除宫颈恶性病变后,西医多采取宫颈热灼、冷冻及手术等方法医治。为了防止其恶变,尚需嘱患者定期复查,以便及早发现。一、一般治疗1.宫颈热灼及冷冻疗法。2. 射性同位素P32宫颈局部敷帖,一般总剂量为2,500γ以上。二、手术治疗采取宫颈椎形切除法,此法疗效可靠,尤适合伴发重度宫颈糜烂的病例。另外切除的组织,通过病理连续切片检查,可确定有无早期宫颈癌变。 防治要点宫颈白斑可选用电灼、电熨、冷冻或激光疗法,但有复发可能,一旦复发,宜行宫颈锥形切除术,不仅可切除病灶,尚可通过病理检查确定有无早期宫颈癌存在。中药药物锥切疗法或32P宫颈局部敷贴均有效。如患者年轻需保存生育能力,单纯性宫颈白斑可予严密观察,定期随访。 |
中医治疗 | 一、辩证选方 肝经湿热 治法;疏肝健脾,清热止带。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山栀子15g,黄芩15g、泽泻10g,木通10g,当归15g,生地10g,厚朴15g,苍术15g,青皮10g。伴少腹疼痛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5g;低热起伏者,加青蒿10g,银柴胡15g。 二、专方验方 1.宫颈安:血竭10g,麝香0.1g,蛇胆0.1g,蟾酥0.1g,牛黄0.1g,蚤休10g,按上述比例,研成细粉,紫草膏为栓(油炸紫草)具有清热解毒、敛疮生肌的作用。 2.加减清胞饮:黄柏9g,车前子9~15g,当归9g,炒白芍9g,炒栀子9g,茯苓9~12g,地骨皮9g。知母9g,陈皮9g,炒黄芩9g,生甘草3~6g。具有清热祛湿、凉血坚阴之效。带下纯赤者,酌加地榆、丹皮、茜草凉血止血;粘稠量多,口苦心烦者,加龙胆草15g,木通15g泻火除湿。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