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风疹(小儿)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hild nettle rash
拚音 FENGZHEN(XIAOER)
别名 中医:瘾疹、风瘾、风痧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传染性疾病(儿科)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前驱期短,皮疹,耳后、枕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其临床特征。但如胎儿早期感染可造成严重的先天畸形,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中医释名 风疹是因外感风热时邪而引发的一种出疹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细小皮疹,伴发热、恶风、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为主要表现。
西医病因 风疹病毒感染。
中医病因 本病由于外感风热时邪而引发。
季节 本病多见于冬春两季。
地区
人群 多见于2~5岁小儿。
强度与传播 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患儿口、鼻、眼分泌物直接传染。
发病率
发病机理 风疹病毒属披盖病毒,为RNA型,只有一个抗原型。病毒自呼吸道侵入鼻咽部,先在局部粘膜和淋巴结内繁殖,后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并引起皮疹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经胎盘引起胎儿的炎症性病变及抑制胚胎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胎儿异常。
中医病机 主要病机为风热郁于肺卫,搏结气血,蕴于肌表,外发于皮肤所致。本病受邪一般较轻,病在肺卫,严重者可入于营血,多属实证、热证。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为发疹性疾病。故临床一般以疹出情况来辨别邪之深浅,病之表里。若全身透发细小淡红疹,为邪在肺卫。若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密集为邪热炽盛,入于营血。
1.邪郁肺卫
主证:发热恶风,喷嚏流涕,咳嗽,头面、躯干、四肢渐次出现淡红色皮疹,稀疏细小,分布均匀,伴瘙痒,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脉浮。
分析:本证为外感风热,邪在肺卫所致。郁热肺卫,故见发热恶风、流涕、咳嗽。风邪外透肌表,故见疹色淡红。风邪阻滞经络故见臖核肿大。
2.邪热炽盛
主证:高热、口渴,心烦不宁,溲赤便干,疹色鲜红或暗红,疹点密集,皮肤疼痒,舌质红,苔黄糙,脉细数。
分析:本证为邪热炽盛,入于营血所致。邪热内盛,故见高热,烦渴,便干溲赤。热与气血相搏,故见疹点密集,疹色深红。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发病前12~23天 (平均18天)有与传染源接触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孕早期母亲患风疹,其胎儿感染率为50~80%,孕中期为10~20%,到孕晚期则胎儿很少感染。
症状 1.前驱期:短暂或不显,易被忽略。可有低到中度发热,持续半日~3日(1~2日者最多),伴轻度上呼吸道炎症表现,如咳嗽、流涕、结合膜及咽部充血等,软腭上可见细小红疹或出血点。 2.出疹期:发热第1~2日开始出疹,1日出齐,持续2~5日消退。出疹从头面部开始,迅速遍及颈部、躯干及四肢。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分布较均匀,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融合,疹间皮肤正常。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有时全身浅表淋巴结均肿大。出疹第一天后,全身症状很快消失,体温降至正常。 3.恢复期:皮疹消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肿大的淋巴结逐渐消退。 4.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先天感染风疹病毒后,可发生死产、流产,有畸形的活产儿或完全正常的新生儿,也可为隐性感染或出生时正常而以后出现病损。严重者出生时有低体重、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发育不良、肝炎、肺炎及脑炎等表现。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是先天性心脏病、耳聋、白内障或青光眼、小头畸形及智力低下。此外,先天感染风疹病毒后,个别患儿于青春期出现进行性风疹全脑炎,表现为进行性共济失调、强直和痴呆,预后差。
体征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先天风疹病儿血、尿、咽分泌物、脑脊液及其他器官中可分离出风疹病毒,阳性率随月龄而降低。新生儿血清中特异性抗风疹IgM抗体阳性,或生后并未感染风疹,而到5~6个月时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仍很高。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麻疹猩红热幼儿急疹及药物性皮疹相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预后良好。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本病治疗尚无特效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关键在于预防。
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阿司匹林等退热治疗,咳嗽时给予祛痰止咳剂,如皮肤瘙痒可涂油剂或碳酸氢钠水或含石炭酸1%的氧化溶液拭擦。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本病,一般以疏风清热为主,对邪热炽盛者,则以清热解毒之法治疗,因势利导,驱邪外出。本病病邪轻浅,以邪郁卫分为主,故临床治疗以疏风清热为要。遣方用药,宜辛凉疏散,不宜苦寒攻下。对邪热炽盛者,应采用清热解毒凉血之法。常用冶法有以下几种。
一、辨证选方
1.邪郁肺卫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芦根各10g,淡竹叶牛蒡子荆芥各6g,薄荷、豆豉、甘草各5g。伴发热者加生石膏大青叶、黄芩;伴咳嗽者加桑叶菊花杏仁
2.邪热炽盛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透疹凉解汤加减。桑叶、菊花、连翘各10g,牛蒡子、蝉衣黄连各6g,薄荷、甘草各5g。高热面赤加生石膏、黄芩;疹点密集加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
二、专方验方
1.浮萍麻黄汤:浮萍10g,麻黄3g,白蒺6g,蝉衣6g,僵蚕6g,地肤子6g,苦参6g,生苡仁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风疹邪郁肺卫型。
2.风疹方:银花15g,元参15g,蝉蜕6g,薄荷6g,紫草9g,生石膏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6次服。用于风疹属风热型。
3.黄芪赤风汤加味:黄芪30g,赤芍10g,防风10g,蝉蜕5g,地肤子10g,蜂房1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风疹瘙痒较甚者。
4.解毒透疹汤:桑叶6g,野菊花10g,紫草10g,蝉蜕5g,薄荷3g,芦根10g,蚤休6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风疹初起。
5.加味消毒饮:荆芥6g,防风10g,牛蒡子10g,升麻10g,连翘10g,赤芍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风疹邪热炽盛型。
中药 1.小儿感冒冲剂:具有辛凉解毒,疏风清热之功。适于本病邪在肺卫者。1~3岁每服6~12g,3~6岁每服12~18g,每日2次。
2.小儿金丹片: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用于风疹之邪热炽盛型。1~3岁每服2片,3~6岁每服3片,6岁以上每服4片,每日3次。
3.板蓝根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效果。1~3岁每服1/2支,3~6岁每服1支,6岁以上每服2支,每日3次。
4.小儿紫草丸:具有透疹解毒之功。适用于本病初起之风热型。1~3岁每服1丸,6岁以上每服1~2丸,每日2次。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发热时卧床休息,给予富含营养又易消化的饮食。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在《金匮要略》中有“风气相博,风强则为瘾疹”的记载。
相关文章
 《金匮要略》论
 三灵丹(《疡科纲要》卷下)
 对久咳的孩子,拨罐初试
 京万红
 弦脉疑问
 芙蓉软膏(《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