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小儿水痘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hild chickenpox
拚音 SHUIDOU(XIAOER)
别名 中医:水疱、水疮、水花,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传染性疾病(儿科)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原发感染,一般病程较顺利,临床以大小不等、时期不同的多形态 (斑丘疹、水疱、结痂)皮疹同时存在为特征。
中医释名 水痘在临床以皮肤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结痂为其特征。由于形态如豆,色泽明净如水故名。中医亦称"水疱"、"水疮"、"水花"。
西医病因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中医病因
季节 冬春二季多见。
地区
人群 多见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强度与传播 有接触史的易感儿约90%发病。水痘和带状疱疹病人均为传染源,以前者为主,从水痘发病前1~2天至疱疹结痂为止,都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播途经主要为空气飞沫传染,直接接触疱疹的疱浆也可感染。
发病率
发病机理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经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侵入人体,在局部淋巴结内繁殖,然后入血。发生第一次病毒血症 (感染后4~6天),到达肝脾和其他脏器中繁殖并再次入血,为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侵入皮肤产生皮疹。严重病例内脏各器官可见局灶性坏死,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及神经系统脱髓鞘等改变。
中医病机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感风温时毒,内有湿热蕴郁,其邪毒多由口鼻而入,侵袭肺脾二经。病属热证、实证。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有轻重之分,一般可据皮疹的疏密、痘顶的薄厚、浆液的清浊及发热的轻重来判断邪之深浅。临床一般以热邪浅在卫分、气分多见,窜入血分而发为血性赤痘甚少。
1.风热犯表
主证:发热轻微或不伴发热,初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1~2日后出疹,皮疹稀疏,疹色红润,疱顶皮薄,疱浆清亮,此起彼伏,躯干较多,舌苔薄白,脉浮数。
分析:本证多系外感风热时邪,伤及肺卫所致。邪犯肺卫,故见发热,流涕,喷嚏,咳嗽。邪入未深,透于肌表,故见疹疱疏稀,色泽润红,疱浆清亮。
2.热毒炽盛
主证:壮热不退,烦躁不安,面红目赤,水痘密集,疹色深红或紫暗,疱浆混浊,根盘红晕较著,伴齿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糙而干,脉洪数。
分析:本证为毒热不解,内入营血所致。里热炽盛,灼伤津液,故见壮热口渴,面赤。邪毒内犯,营热内炽,故见疹色深红或紫暗,疱浆混浊。
西医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多见于冬春。病前2~3周内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过去无水痘病史。
2.临床特点:发热等全身症状较轻,在发病当天即开始出现特殊皮疹(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分批出现,向心性分布),皮疹有痒感,在同一部位可有各种不同发展阶段的皮疹。
3.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减少或稍增,淋巴细胞增加不明显。
(2)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染色镜检,可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3)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或疱疹液以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查病毒抗原,可获阳性结果。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4)取双份血清以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检查抗体,效价增加4倍以上。
(5)病毒分离:以疱疹液为检材,可获阳性结果。
(注)2~5项仅用于非典型病例的检测。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流行病学史:病前11~24日(一般13~17日)有水痘接触史。
症状
体征 1.前驱期:出疹前24小时可有轻微发热、不适、食欲差。有时发热与皮疹同时出现,也可不伴发热。
2.出疹期:皮疹形态初为细小、红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时内转变为椭圆形、表浅、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红晕,大小不等。然后疱液从清亮转为云雾状,后干燥结痂。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以躯干、头、腰部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等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口腔、咽部和结膜可见小红丘疹,继之形成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经1~3周结痂脱落,无色素沉着及疤痕,但如继发感染可留下永久性小疤痕。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出疹后3~4天内从疱疹液中可分离出病毒。
血液 血象:多数病人白细胞计数正常,并发细菌感染时升高。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丘疹样荨麻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四肢多见,形态单一,皮疹壁较坚实,痒感显著。
2.手足口病: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皮疹可先为斑丘疹,后转为疱疹,但比水痘疹小,且不结痂。主要分布于四肢远端及手足,伴口腔内小疱疹及溃疡。
3.脓疱病:皮肤损害为化脓性疱疹,多见于四肢,大小不等,深浅不一,脓疱周围常有红肿。疱液可培养出细菌。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体温正常,无新出皮疹,疱疹全部结痂,大部脱落。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基本治愈。
预后
并发症 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西医治疗 本病治疗以对症、预防皮疹继发感染为主,重症病人可试用抗病毒药物。
一、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供给易消化饮食,多饮水。
2.避免抓破疱疹,剪短指甲,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3.止痒:局部皮肤涂以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口服0.2%苯海拉明糖浆每天0.5~1ml/kg,分2次,或扑尔敏每天0.35mg/kg,分2~3次。
4.疱疹破裂时可给2%龙胆紫或5%磺胺软膏局部涂擦。
二、抗病毒药物:重症病例必要时可选用:
1.阿糖腺苷:每天10~15mg/kg静点,连用5~7天。
2.无环鸟苷:每天30mg/kg分3次静点,每次静点时间>30~60分钟,疗程5~7天。
3.其他:干扰素每次10(6)~10(8)IU,每周1~3次肌肉注射,转移因子每次2ml肌肉注射,每周1~2次。
三、维生素B12的应用:能促进细胞内核蛋白形成,抑制水痘病毒对核蛋白代谢的障碍作用,使疱疹结痂增快,减轻临床症状。用法为维生素B12500μg/次,肌注1次或数次。
四、合并症治疗
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及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水痘脑炎等,给予对症治疗,并将抗病毒药物疗程延长至10~15天。
中医治疗 本病治宜疏风解毒,清热解毒,辅以渗湿。邪毒内炽,深入营分者,则以凉营解毒为要。
一、辨证选方
1.风热犯表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竹叶滑石芦根各10g,薄荷牛蒡子蝉蜕甘草各6g。发热加生石膏;咳嗽加桑白皮杏仁
2.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利湿。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生石膏20g,丹皮生地黄芩知母各12g,紫草大青叶、山栀各10g,黄连、甘草各5g。便秘加大黄枳实;口干唇燥加麦冬、芦根;口舌生疮加竹叶。
二、专方验方
1.水痘汤:蝉衣3g,金银花9g,连翘9g,川黄连3g,地丁草9g,牛蒡子6g,赤芍6g,土茯苓10g,生薏米15g,刺蒺9g,鸡苏散15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水痘各型。
2.银百汤:银花30g,生石膏30g,紫草15g,玄参15g,泽泻15g,荆芥6g,薄荷9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水痘属湿热盛者。
3.翘毒剂:连翘12g,金银花12g,粉前胡6g,白菊花6g,紫花地丁6g,淡竹叶6g,薄荷2g,生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各型小儿水痘
4.贯射合剂:贯众15g,射干9g,板蓝根30g,鸭跖草30g,黄芩15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小儿水痘初起。
中药 1.银翘解毒丸: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水痘初起,症状较轻者。1~3岁每次1/3丸,3~6岁每次1/2丸,6岁以上每次1丸,日服2次。
2.小儿金丹片:具有解表透疹,清热解毒之功效。适于水痘热毒炽盛者。1~3岁每次2片,3~6岁每次3片,6岁以上每次5片,日服2次。
3.小儿化毒散: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效。适于水痘之热毒重证。1~3岁每次0.3g,3~6岁每次0.4g,6岁以上每次0.6g,日服2~3次。
4.赛金化毒散: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之功效。适于水痘之热毒重证。1~3岁每次1/2袋,3~6岁每次2/3包,6岁以上每次1包,日服2~3次。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水痘为病毒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对于水痘轻症,单纯应用中药治疗即可很快治愈。中药多采用清热解毒之类,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应酌情选用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对痘疹较多者,中药应加用利湿之品,如车前子、茯苓、薏苡仁、滑石之类。同时配合局部外涂龙胆紫溶液。本病不主张以抗生素预防感染,但对出现皮肤感染时,可适当加用抗生素。对体质弱的患儿或水痘重症,可在中药治疗的同时,给予维生素B12肌肉注射,以促进细胞内核蛋白的形成,抑制水痘病毒对核蛋白代谢的障碍作用。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中药治疗应在清热解毒的同时注意扶正,并给予丙种球蛋白等,以加速临床好转。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古代医学文献对本病记载较多,《医宗金鉴》指出:“水痘皆因湿热成,外证多与大痘同,形圆顶尖含清水,易胀易靥不浆脓,初起荆防败毒散,加味导赤继相从。”明确阐述了水痘的病因、证候及治法。

相关文章
 经络
 金箔镇心丸(《局方》卷十。)
 冲脉
 地耳草
 赤金丹(《仙拈集》卷四。)
 沉香散(《圣惠》卷六十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