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华支睾吸虫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lonorchiosis
拚音 HUAZHIGAOXICHONGBING
别名 肝吸虫病。中医:虫积,积证,虫臌(虫胀,蛊胀,蛊),虫证。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寄生虫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管内,引起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中医释名 胁痛腹痛,食少,黄疸,胁下痞块,检查获肝虫(华支睾吸虫)卵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西医病因 华支睾吸虫成虫体扁平,半透明,柔软,前端较窄,后端钝圆,外形似葵花籽。活时橙红色,死后灰白色。寄生在人体的成虫大小与虫体数量有关,寄生的虫数越多则虫越小。一般为10~25mm×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位于虫体的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前近1/5 处。雄性生殖器官有睾丸一对,前后排列。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一个,细小,分叶,约在虫体中、后1/3交界处。子宫从卵膜开始盘绕而上,达腹吸盘水平,然后开口于生殖腔。虫卵:外形似芝麻籽,棕褐色,大小平均30μm×15μm,为人体寄生虫卵中最小的。从粪便中排出时,卵内已含有毛蚴。毛蚴:呈卵形,前端钝圆,后端较尖,大小约32μm×17μm,表皮有许多纤毛。囊蚴:圆形或椭圆形,平均大小为0.138mm×0.115mm,除末端外,表皮均有小棘。成虫主要寄生在人、犬、和猪等的肝脏、胆管内,虫数目多时,也可寄生在胆囊内、胰腺管内。虫卵随宿主胆汁进入小肠,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入水,毛蚴不孵出。进入水中为淡水螺(第一中间宿主),吞食后才能在螺体内孵出毛蚴,并发育成为胞蚴、雷蚴,最后形成大量尾蚴逸出螺体。尾蚴在水中遇到以鲤科为主的淡水鱼(第二中间宿主)及虾,侵入其体内形成囊蚴而传染人及其他动物,也就是人或犬、猫、猪等哺乳动物吃生鱼、虾或半生的鱼及虾后,鱼、虾肉中囊蚴后而发病。从感染囊蚴至成虫成熟排卵,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成虫寿命约为20~30年
中医病因 华支睾吸虫病的中医病因,认为虫邪侵袭人体,内舍于肝,肝失条达,肝郁乘脾,脾失健运,而临床上出现食欲低下。疲劳感、无力、脘闷不适、胁部满闷、腹胀便溏、消瘦、舌淡苔白、脉弦弱等肝脾不和的证候。肝郁、脾虚日久,必致气血运行不畅,瘀结胁下,则可见肝肿大的积证;若肝郁虫积,损伤肝之阴血,而出现胁痛、头痛、头昏、耳鸣失眠、消瘦、倦怠无力、舌嫩红、苔薄、脉弦弱等肝阴不足之证。若病情日渐加重,不易好转时,出现肝不疏泄,脾阳不振,水湿内停,腹部日渐胀大,成为膨胀;部分患者,因虫积肝郁化火,加之脾不健运,湿浊内生,郁湿化热,而临床上出现胁痛、寒热往来、脘痞厌食、身肢倦重、黄疸、便溏、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内郁证。华支睾吸虫病的病因在于虫积肝郁为本,脾虚为标,证候表现虚实并见,或虚多实少,或实多虚少,或虚实并重。
季节
地区 分布限于亚洲的日本、朝鲜、东南亚国家、印度和中国。中国除西北地区外,有广东、河南、上海、广西、台湾、四川、湖北、云南等23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华支睾吸虫的成虫,除寄生在人体外,还广泛地在家养及野生的哺乳类动物中寄生,如犬、猫、狸、野猫、獾、水獭及鼠类等。任何食鱼的哺乳动物,均有感染的可能性。我国部分地区华支睾吸虫保虫宿主最多的动物是猫、犬、猪等,它们是人类此病的重要传染源。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人或猫狗等贮存宿主进食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后,幼虫在十二指肠脱囊而出,成为童虫。童虫循胆总管、肝胆管至肝内胆管分支内寄生,在少数病例童虫还可进入胰管。亦有认为童虫可通过血管或穿过肠壁到达腹腔进入肝脏内胆管。约1个月后童虫发育成熟为成虫产卵。 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在人体肝脏里中等大小的胆管内,也可在总胆管、胆囊、胰腺管、十 二指肠和胃内。病变主要发生在肝内胆小管,因虫体机械性阻塞,胆汁郁积而呈圆柱,或囊状扩张。成虫移行到总胆管或胆囊内造成梗阻和炎症,出现急性胆囊炎和胆管炎。并容易招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在胆囊内的虫卵、死亡的虫体及其碎片、脱落的胆管组织等,有可能形成结石核心,产生胆石症。由于长期胆汁淤滞,也可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华支睾吸虫可诱发胆管上皮细胞的增生而导致癌变,主要为腺癌。
中医病机 根据脏腑学说可知,祖国医学所论之的肝与西医在解剖学上无异,如《医学入门》所说:“肝之系者,自膈下着右胁肋,上贯膈入肺,中与膈膜相连也”。但对其生理功能认识有所差别。西医所论肝脏,属消化系统。而从中医角度来认识,肝主疏泄而助脾之健运,主要是脾主运化。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系列脾虚不运之证,也有胁部不适、头痛、头昏、失眠等肝郁的 症状。因此,本病病位不单在于肝,更重要在于脾,从脏腑辨证而论,应属肝脾同病而以脾病为主之证,本病的病因病机是,湿热邪气外袭内蕴于脾胃与肝胆所致。若患者脾气本虚,或邪郁日久伤脾气,或肝郁日久横逆乘脾,可导致脾气虚亏,而病情迁延,久治不愈,也就是 脾虚之证。若脾虚不运,可致湿浊内生,湿邪日久则可化热;或气血运行失畅,而致瘀血内留;或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阳损及阴,而致肝阴不足;或脾虚及肾,而致脾肾两虚。临床上可出现各种相应的兼挟证候。肝虫病是进食未熟而含有肝虫(华支睾吸虫)幼虫的鱼虾之后,肝虫寄生于肝内胆道,湿热虫毒蕴结,肝胆疏泄失常。
病理 重度感染者胆管内壁上皮细胞有脱落和增生,管壁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变厚,并有大量腺体增殖,邻近的肝细胞有脂肪性变、萎缩和坏死现象,慢性患者的炎症性变化减低,而代之结缔组织增生。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中医认为华支睾吸虫病是肝主疏泄而助脾之健运,主要是脾主运化。从脏腑辩证而论, 应属肝脾同病而以脾病为主之证,是湿热邪气外袭内蕴于脾胃与肝胆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①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过流行地区,有生食或未煮熟食淡水鱼、虾史。②临床特点是:患者无症状或有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病情严重者常有慢性胆管炎、胆囊炎症状,可有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重复感染及迁延未治 者,可发展到肝硬化。③患者嗜酸性细胞轻、中等度增加。④患者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胆汁中找到华支睾吸虫卵。⑤免疫学检查:如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电泳以及补体结合试验等,有辅助诊断价值。


西医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1.有生食或进食未经煮熟之鱼虾史。 2.多起病缓慢,脘腹胀痛,胁痛不适,腹泻,或往来寒热,饮食减少,或神疲乏力,头晕,形体消瘦。 3.轻度皮肤、巩膜发黄,右胁下有痞块,触之疼痛. (二)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中嗜酸粒细胞轻度或中度增加,可达10%~40%。 2.多数患者的肝功能试验在正常范围内,仅有少数严重感染者肝功能异常。 3.免疫学检查,如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酶标记免疫吸附试验等免 疫学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可作为辅助诊断的方法。 4.虫卵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小,容易漏检,粪便直接涂片法也易于漏检,采用集卵法, 提高检出率,如水洗沉淀集卵法或氢氧化钠消化法。另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也可检出虫卵。 华支睾吸虫卵易与异形类吸虫卵相混淆。由于二者虫卵在形态、大小极为相似,往往易造成 误诊,故应加以鉴别。
发病 潜伏期不易确定,一般约为1~2个月,轻者常无症状,仅在大便中发现虫卵。感染严重有明显的营养不良,若是儿童则往往影响发育,出现智力迟钝等。
病史
症状 1.胃肠炎型 2.肝炎型3.肝硬化型 4.营养不良型5.胆囊胆管炎型 6. 类侏儒型,以上症状见体征栏。
体征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以下6种临床类型:
1.胃肠炎型 患者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胃部不适、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和腹泻,大便每日4~5次,但无脓血便、肝脏肿大、贫血、消瘦等。患者胃肠道钡餐检查,无阳性所见。胃镜检查时,往往无异常所见。
2.肝炎型 患者出现全身无力、头昏、失眠、食欲不振、下肢酸软、胸闷、肝区隐痛等症状。患者常有肝脏肿大,轻度压痛和叩击痛,少数患者脾脏也有轻微肿大。化验室检查呈 现血清转氨酶活力轻度或中度增高,血清白蛋白降低或正常。如果患者病情时间短,症状不严重时,往往容易误诊为肝炎。
3.肝硬化型 严重感染的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倦乏力、腹泻等,而且,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肠道水肿、脂肪吸收不良以及华支睾吸虫寄生等所导致。患者还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腹痛、神经、精神症状。并能出现腹水、浮肿、黄疸、食管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消瘦、体重减轻等。化验室检查可见血清转氨酶活力增高、血清白蛋白减低等。此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极似于门静脉性肝硬化
4.营养不良型 患者出现消瘦、水肿、舌光滑、指甲苍白、皮肤粗糙、贫血、多发性神经炎、口角炎等。患者血浆蛋白减少,肝功能减退。此型发病后,病情较重,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
5.胆囊胆管炎型 患者有轻重不一的腹胀、上腹或右上腹部不适、持续性钝痛或右肩胛区疼痛、胃灼热、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有时则出现不规则低热或高热,常伴发胆囊炎或胆石症。
6. 类侏儒型 此型多发生在严重感染的儿童,表现为发育障碍,体型均匀性矮小,身高体重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超过半数病儿的身高和(或)体重低于正常20%以上,缺少第二性征,成年后不能生育等。成年人生殖功能也同样减退,例如男性的睾丸萎缩阳萎,女性的月经紊乱、腋毛及阴毛均减少等。内分泌机能发生紊乱。
体检 肝脏肿大、轻度压痛和叩击痛,少数患者脾脏也有轻微肿大,贫血、,肝硬化型出现腹水、浮肿、黄疸、食管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消瘦、体重减轻等。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1.多数患者的肝功能试验在正常范围内,仅有少数严重感染者肝功能异常。2.十二指肠引流液中也可检出虫卵。免疫学检查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率达95%,抗体酶联免疫吸附(EL1SA)双夹心法阳性。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于胆汁中可找到肝虫(华支睾吸虫)虫卵。
血液 外周血象中嗜酸粒细胞轻度或中度增加,可达10%~40%。
尿
粪便 虫卵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小,容易漏检,粪便直接涂片法也易于漏检,采用集卵法,提高检出率,如水洗沉淀集卵法或氢氧化钠消化法。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酶标记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可作为辅助诊断的方法。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患者常有与此病患者密切接触史,而无进食未煮熟的淡水鱼史。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患者较为多见,约占全部甲型肝炎患者的80%以上,其临床症状不显著,起病多缓慢,主要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区不适或隐痛、肝脏肿大、症状和体征,与黄疸型肝炎患者相仿,肝功能轻度损害。各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可呈阳性,粪便检查无华支睾吸虫卵。
2.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袭,患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和缺乏特异性。患者主要症状以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肝区不适等为最多见。本病进展迅速。患者肝脏肿大、肝脏坚硬、表面不规则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同时,出现黄疸或急剧产生腹水,甲胎蛋白试验多为阳性。超声波和同位素扫描可协助诊断。肝脏穿刺取活组织检查,可以确定肝癌的诊断。患者粪便检查无华支睾吸虫卵。由此,可以确诊为肝癌。
3.肝硬化 其他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应与华支睾吸虫引起的肝硬化进行鉴别。其他病引起的肝硬化,无去流行地区史,无食生鱼、虾史,患者粪便及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找不到华支 睾吸虫卵,华支睾吸虫免疫学检查呈阴性反应,也有辅助诊断价值。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亦可引起肝脏肿大,如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脂肪浸润等。脾肿大,尤其是特发性门静脉高压需与华支睾吸虫病鉴别,其病理为:肝内窦前性门静脉纤维化与压力增高,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复出血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腹水症,特别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结核性腹膜炎、腹膜癌肿及卵巢癌等疾病所致的腹水需与华支晕吸虫病进行鉴别。
4.肝片形吸虫病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的寄生虫病,人同样也会受到感染。人食用含有该虫囊蚴的水生植物或被囊蚴污染的生水而被感染。此病的临床症状与华支睾吸虫病类似,常出现梗阻性黄疸和胆道出血。粪便中查到虫卵可明确诊断。
5.其他吸虫 异形吸虫、猫后睾吸虫以及横川后殖吸虫的虫卵均同华支睾吸虫卵相似,
中医类证鉴别 1.肝热病:常有较为明显的黄疸,肝功能明显异常,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找不到肝虫卵,病毒性肝炎抗原、抗体系统检测可明确诊断。
2.肝癌:右胁下痛较著,肝肿大可触及结节或肿块,血甲胎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同位素扫描或CT检查有助于诊断。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1.症状消失,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2.大便浓缩集卵3次阴性,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内查虫卵阴性。
3.治疗结束后6个月及1年复查大便浓缩集卵法3次及十二指肠引流查胆汁均无虫卵。
预后 早期发现、早期确诊的轻症患者,经特效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重复感染并病情严重者,经特效药物反复治疗后,病情好转,也可得到良好的效果。重症患者已发展到肝硬化阶段者,经特效药物及支持疗法之后,一般情况和肝脏病变均可获得明显好转。华支睾吸虫病合并病毒性肝炎时,因病毒性肝炎症状重,病情复杂,病程迁延,也无特效疗法,因此,病情逐渐恶化,虽用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特效药物治疗,其效果往往不理想,患者的全身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状况不易恢复到正常水平,预后较差。
并发症 1.急性胆囊炎、和胆管炎胆石症。2.胆汁性肝硬化
西医治疗 1.吡喹酮(praziquantel)吡喹酮对治疗华支睾吸虫病有良好的疗效,为本病治疗的首选药物。患者用吡喹酮治疗后,病情明显的好转,粪便虫卵减少率近100%;用药剂量较大者,粪便虫卵阴转率多在90%以上。吡喹酮具有代谢快的药代动力学的特点,适当增加每次剂量,一日3次给药,可以提高疗效。国内有用120mg/kg治疗中、重度感染者,第一天服75mg/kg,第二天服45mg/kg,分3次口服(每次剂量为25mg/kg, 15mg/kg),4个月后虫卵阴转率达 91.7%(醛醚法)。国外采用25mg/kg/次,2日疗法(总剂量150mg/kg),治疗虫卵阴转率为100%。国内曾采用总剂量180mg/kg与210mg/kg 5天疗法(每日3次,每次12mg/kg、14mg/kg,间隔4个小时),治疗3日后粪便检查(醛醚法)虫卵的阴转率分别为93.9%与100%。根据大量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吡喹酮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与六氯对二甲苯相仿。目前认为,无论感染轻重,适当剂量用吡喹酮,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吡喹酮治疗本病的用药剂量虽然比血吸虫病大,但副作用并不严重,一般反应于服药后1~2小时出现,24小时后减轻或消失。副作用的发生于剂量有关,其发生率虽高,但程度均 轻,持续时间短暂,无迟延反应,病人均能足量按期完成疗程,疗效均获得满意结果。服药后出现的副作用,主要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11%)、腹泻(6%~10%)、腹痛(19%~33%)、头痛(16%~31%)、头昏(58%~66%)、乏力(26%~27%)等。少数患者应用吡喹酮治疗后,心电图出现ST及T波变化,主要是T波电压低、双相或倒置,说明有心肌损害。个别患者也可出现心律失常,如早搏等。患者肝功能也可出现轻度异常,停止用药后,能逐渐恢复正常。肾功能无异常所见。虽然患者用药后副作用较轻,但也要予以重视。
2.六氯对二甲苯(hexachloroparaxylene,hetol,血防846)六氯对二甲苯可抑制华支睾吸虫幼虫的生长发育,高浓度时有杀虫作用。虫体经药物作用后,其睾丸和卵巢均见破坏。采用本药的乳粉药物剂型,每日58~110mg/kg(以50kg为限)等不同剂量,每日剂量分2次服用,总剂量16.5g~18g,远期随访显示虫卵阴转率为:96.3%~100%。若采用聚乙二醇为基质的浓度为40%的滴丸制剂,剂量每日为100mg/kg,日服1次,连服4天后服80mg/kg/day,疗程共5天,3个月以后用沉淀法查虫卵,阴转率为100%,醛醚法为82%。本药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如食欲减低(13.8%)、腹泻(17.2%)、恶心(20.7%)、腹痛(13.8%)、头痛(37.9%)、头晕(79. 3%)、精神萎靡(17.2%)、行走不稳(10.3%),少数患者近期记忆力减退、幻觉、昏厥、抽搐或其他精神症状出现。副作用一般在患者服药后的第二、第三天出现,第四天后较多,但多数轻微,发病短暂,停药后大多自行消失。少数患者也可出现肝功能障碍及心电图、脑电图等异常改变,严重者精神失常,及出现重症肌无力、中毒性肝炎、急性溶血等药物反应。出现溶血反应者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①安静休息、保温、多喝水,并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每日6g,分次服用,用来减少血红蛋白的沉积,防止肾小管阻塞。②对速发型患者,应在短期内给与大量输血,以
度过危险期。③输液可用5%~10%的葡萄糖或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溶血反应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尿闭和尿毒症。因此,必须密切地观察肾功能的变化情况,若有肾功能衰竭发生,应及时作相应的处理。如果出现精神反应时,立即停药为佳。兴奋的患者,应给与氯丙嗪、利眠灵等药物。抑郁的患者可给与泰尔登等药物。有严重肝病、神经衰弱综合征、精神病史及血红蛋白病的患者忌用此药。服药期间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尿色变化、巩膜黄染,以及其他神经、精神症状。服药期间忌饮酒类和多脂肪饮食。 用六氯对二甲苯治疗华支睾吸虫病,有疗效高、服药方便、用药剂量小、疗程短、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是,其副作用比吡喹酮要多,而且较严重。因此,临床上已多不采用,以吡 喹酮取而代之。
3.丙硫苯咪唑 服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8mg,分2次服用,总剂量为每公斤体重60~100mg。虫卵阴转率在90%以上。此药副作用轻。
4. 阿苯哒唑 此药对治疗华支睾吸虫有一定的疗效。 感染较严重、有营养不良或肝硬化者,应进行支持疗法。如加强营养、保护肝脏、纠正贫血等。如果患胆囊炎、胆石症、总胆管炎、胆道梗阻等病时,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有继发感染者,应同时加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健康情况好转、体力恢复时,可积极进行驱虫治疗。
中医治疗 华支睾吸虫病的证候表现为邪实正虚,故治疗上应取方为:健脾扶正及驱虫疏肝,以祛邪、标本兼顾为主,以起到积极治疗的作用。主要方剂如下:
1.榧槟汤 榧子肉30g、槟榔15g,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一疗程。
2.疏肝驱虫汤,当归10g、柴胡6g、青皮6g、榧子肉25g、百部15g、槟榔15g、赤芍12g,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一疗程。
3.膈下逐瘀汤 当归9g、仁12g、红花9g、枳壳6g、赤芍9g、甘草3g、川芎6g,加灵脂丹皮乌药延胡索、香附、槟榔适量。此方适用于气滞血瘀,胁下积块较著者。此汤剂疏肝行气止痛之力强,对于瘀阻膈下,肝气郁结所致的胁肋及腹部胀痛有较好地疗效。
4. 华支睾吸虫一方 党参(或太子参)12g、服苓12g、白术10g、扁豆12g、山药15g、郁金10g、槟榔25g、使君子10g、甘草4.5g。
5.华支睾吸虫二方 郁金10g、苦楝根皮15g、榧子肉25g、槟榔25g。用法:先用一方,每天1剂,服3~4天,改用二方,每天1剂,服5~7天。如患者大便中仍有虫卵,可交替重复使用二付方,服至病愈为止。
根据临床证候差异,于一方适当加减,二方不变。若兼见脘闷、恶心呕吐、肢体困重、湿困明显者,加半夏陈皮砂仁苍术易白术,以化湿燥;若胁痛明显、嗳气顺逆、脘闷、肝气横逆者,可酌加枳壳、白芍、柴胡以舒肝;若头昏、头痛、失眠、肝阴并有不足者,酌加女贞子、早莲草、白芍、党参,以养护肝阴;若有肝硬化腹水者,酌加丹参、首乌、菟丝子、
楮实子、人参易党参、以增强健脾除湿柔肝之效。体质强者,则先服二方,后服一方,剂次不变,感染轻者,一般服1~2个疗程可愈;感染重者,一般3个疗程可治愈,最多服4个疗程可治愈。
6.大柴胡汤、柴胡9g、黄芩9g、芍药9g、半夏9g、枳实9g、大黄6g、大枣4枚、生12g,水煎服。
7.合茵陈蒿汤 茵陈蒿15g,栀子6g、大黄6g,水煎服。患者可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适用于兼肝胆湿热,恶寒、发热、胁痛,目黄口苦、小便发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者用此方剂治疗。
辨证论治:
1.肝胆湿热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右胁下胀痛,口苦咽于,两目发黄,或恶心呕吐,大便不解,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清利肝胆湿热,茵陈蒿汤加川楝、延胡索、榧子等。
2.肝郁脾虚证:右胁胀痛,脘痞不适,腹泻,神疲乏力,纳食减少,舌淡苔白,脉弦细,疏肝健脾。逍遥散加使君子、槟榔等。
3.肝郁血瘀证:右胁下有痞块,推之不移,触之疼痛,伴胸胁胀满,面黯形瘦,舌质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疏肝理气、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加槟榔、鳖甲等。
中药
针灸 1.体针 对此病针灸治疗有辅助治疗作用,病人患华支睾吸虫病后,内伤肝脾、络脉瘀 阻、升降失常、清浊相混,渐积而成鼓胀。肝胃不和时针刺脾俞胃俞、足三里、内关、太冲。 气滞血瘀时,针刺肝俞、膈俞、阳陵泉、太冲。气阴两亏时,针刺期门、章门、三阴交、太溪、足三里、太冲。寒湿中阻时,针刺脾俞。胆俞、至阳、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有关症状进行加减配穴,如脘腹痞满加中脘,恶心呕吐加内关,神疲无力加关元,失眠多梦加神门、足三里等。针刺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
2.耳针 针刺耳朵相应肝、胆、脾、胃穴位。食欲不振者加胰胆、脾;肝区疼痛加神门、 皮质下;腹胀者加皮质下、胰胆、大肠;失眠者加神门、心、皮质下。每次选4~6穴,留针1个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驱虫治疗:可选用吡喹酮、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六氯对二甲苯等药。
2.单方验方:
(1)榧子肉30g,槟榔15g,使君子10g,水煎服,1剂/日,15天为1疗程。
(2)南瓜子30~60g,制成粉未,1次/日,连服2周。
1.驱虫治疗:可选用甲苯咪唑、酚嘧啶双羟萘酸盐、丙氧咪唑等。
2.单方验方:
(1)乌梅茯苓山楂各12g,仙鹤草30g,木香苦参、白术各6g,槟榔、使君子各9g,当归5g,水煎服,1剂/日,连服数日。
(2)苦参子、炙百部各6g,甘草1.5g,水煎服,1剂/日,连服5天。
护理
康复
预防 华支睾吸虫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措施可以结合群众性卫生运动。华支睾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要想比较彻底地消灭此病,首先应注意该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除此之外,对动物的华支睾吸虫病也要加以重视。
1. 应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群众了解本病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性,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这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同时,不要用生鱼、虾喂猫、犬和猪等动物。此外,切过生鱼、虾的刀和盛过生鱼、虾的器皿必须洗干净、消毒后再用,以免再污染其他食物,使人感染此病。
2.加强对饮食业工作人员的卫生宣传和卫生监督,不出售未经煮熟的鱼虾和污染的肉食。
3.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地区应进行普查和普治。
4.做好粪便管理,对猫、狗、猪等的粪便应加强管理,不使未经无害处理的粪便进入鱼塘,也不能将其存放在可能与食物有接触机会的地方。同时,要防止水源的污染。
5.管理好猫、犬、猪等保虫宿主,减少其传播机会,这也是本病预防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历史考证 华支睾吸虫病于1874年被发现。在我国,1908年已证实有此病。1975年在我国湖北省江陵西汉古尸的粪便中查到本虫虫卵,说明本虫在我国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相关文章
 口诀·度数
 我对疫苗预防接种的认识与理解
 摔伤后背,可能已成内伤
 《历代医家方论十大名著》及方剂学简史
 鳖甲饮(《袖珍小儿》卷四。)
 (转帖)论温病学理法辨治杂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