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大黄半两(去皮),芒消半两,厚朴半两(去皮),枳实半两,甘草1两。
来源:《宣明论》卷六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三乙承气汤
处方来源
《宣明论》卷六。
药物组成
大黄半两(去皮),芒消半两,厚朴半两(去皮),枳实半两,甘草1两。
加减
功效
攻下火结。
主治
伤寒、杂病里热壅盛,大、小、调胃三承气汤证兼备,腹满实痛,谵语下利,内热不便;及中风僵仆,风痫发作;产妇胞衣不下;小儿斑疹黑陷。伤寒、杂病,内外所伤,日数远近、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泄,热甚喘咳,闷乱惊悸,狂癫目疼,口疮舌肿,喉痹疡,阳明胃热发斑,脉沉可下者;小儿热极,风惊抽搐气喘昏塞,并斑疹黑陷,小便不通,腹满欲死;或斑疹后热不退,久不作痂;或作斑纹疮癣,久不已者;怫热内成疹癖;坚积黄瘦,卒暴心痛,风痰酒隔,肠垢积滞,久壅风热,暴伤酒食,烦心闷乱,脉数沉实;或肾水阴虚,阳热独甚,而僵仆卒中,一切暴暗不语,蓄热内甚,阳厥极深,脉反沉细欲绝;或表之冲和正气,与邪热并之于里,则里热亢极,阳极似阴,反为寒战,脉微而绝;或风热燥甚,客于下焦,而大小便涩滞不通者;或产妇死胎不下,及两感表里热甚,须可下者。伤寒结胸,虽脉浮而里势恶,虽可下者。玉茎中痛。伤寒大承气汤证腹满实痛,调胃承气汤证谵语下利,小承气汤证内热不便,三一承气汤合而为一也。及治中风僵仆,风痫发作。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
水1盏半,加生3片,煎至7分,纳消,煎2沸,去滓服。
用药禁忌
临床应用
少阴伏暑:病者女,年十八岁。未弥月,贪凉过食,患伏暑症,恶寒发热,投发散风寒,佐以芳香透达,寒热将罢,下利纯清,脉象长洪,舌苔厚腻,色带糙黄,系少阴热证。仲景有急下之法,盖暑虽属于三焦,膜原出入于阳明、太阳之间,然肠胃有宿食,少阴有伏气,燥屎不下,热结旁流,所下非血也,若不急下,必致内焰亡阴,用三一承气汤下之。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大便解后,黄苔即退,脉形洪大,转为柔软,病即愈。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1.《医方类聚》引《修月鲁般经》:此方河间先生所制,缓下急下,善开发而解郁结,可通用三一承气,最为妙也。盖大黄苦寒,而通九窍二便,除五脏六腑积热;芒硝咸寒,破痰散热,润肠胃;枳实苦寒,为佐使,散滞气,消痞满,除腹胀;厚朴辛温,和脾胃,宽中通气;四味虽下剂,有泄有补,加甘草以和其中。然以甘草之甘,能缓其急结,湿能润燥,而又善以和合诸药而成功,是三承气而合成一也。善能随证消息,但用此方,则不须用大、小承气并调胃等方也。
2.《成方切用》:谓合三承气为一方也。成无已曰:若大承气证,反用小承气,则邪不服;若小承气证,反用大承气,则过伤元气,而腹满不能食。仲景所以分而治之,后人以三方合而为一,云通治三方之证,及伤寒、杂病,内外一切所伤。与仲景之方,甚相违戾,失轩歧缓急之旨,使病人暗受其害,将谁咎哉?
备注
三乙承气汤(《得效》卷四)。
相关文章
 气疳
 化炎汤(《辨证录》卷二)
 请问"水谷不化"是什么意思?
 集灵饮(《诚书》卷十一。)
 请问有没有人听过北京的"坤鹤百草研究院"?
 针砂酒(《古今医鉴》卷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