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柴胡半斤,黄芩3两,芍药3两,半夏半升(洗),生姜5两(切),枳实4枚(炙),大枣12枚(擘)。
来源:《伤寒论》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处方来源
伤寒论》。
药物组成
柴胡半斤,黄芩3两,芍药3两,半夏半升(洗),生5两(切),枳实4枚(炙),大枣12枚(擘)。
加减
功效
发表攻里,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脘腹痞硬或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现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太阳病,过经10余日,反二三下之,后4-5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伤寒10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按之心下满痛者。若有热实,得汗不解,腹满痛烦躁,欲谬语者。疟,寒热呕逆,脉弦小紧,间日频日,发作无时;及伤寒热在里,腹满谵语,烦渴,大小便涩。伤寒10余日,邪气结在里,寒热往来,大便秘涩,腹满胀痛,语言谵妄,心中痞硬,饮食不下,或不大便5-6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兼脏腑实,脉有力者。下痢舌黄口燥,胸满作渴,身热腹胀,谵语,有燥屎。伤寒、杂证,发热,脉沉实弦数,热日数多,或有表复有里,脉洪,头痛而谵妄,或湿热自利,表里证己急。风热痰嗽,腹胀及里证未解。地道不通,因而呃逆,及火郁为患者;心脾胃脘积热,壅滞作痛而便闭者。夹食伤寒,其证壮热头痛,暖气腹胀,大便酸臭,延绵不解。急性胆道感染,胆石病并发感染;胰腺炎,溃疡病穿孔第二期。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取6升,去滓再煎,温服1升,1日3次。
用药禁忌
海藻菘菜羊肉饧。
临床应用
1.热结在里证:羽流蒋尊病,其初心烦喜呕,往来寒热,医初以小柴胡汤与之,不除。予诊之日,脉洪大而实,热结在里,小柴胡安能除之也。仲景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二服而病除。
2.急性胰腺炎:本方随证加减,水煎口服。治疗结果:痊愈129例(急性水肿型),死亡3例(急性坏死型)。腹痛平均4.2天缓解,尿淀粉酶平均3.9天恢正常。
3.胆绞痛:本方加减治疗324例,结果:单服本方解除疼痛者306例(94.5%)。
4.胆道感染:本方加减治疗胆系感染69例,除2例因胆囊极度肿大,积脓过多,化脓性胆管炎合并休克而转手术治疗外,其余平均13天痊愈。
5.肝炎:治疗毛细胆管型肝炎20例,其中7例属阴黄,用本方加减(年老体弱,兼脾虚者酌减苦寒药;阴黄去黄芩加附片;血瘀者加水蛭粉吞服),症状全部消除,其中8例肝肿大恢复正常。肝功能除3例浊度偏高外,余均恢复正常。⑥糖尿病《汉方临床》(1968;4:37):本方加地黄治疗2例,疗效良好。认为本方有调整新陈代谢机能的作用,对证候属实者较好。
药理作用
①对肾上腺与胸腺的影响《药学杂志》 (1980;6:602):大鼠口服本方可使肾上腺肥大,约增加20%,肾上腺组织内可见囊状带及网状细胞的细胞质内脂质小滴显著增加,类似于肾上腺皮质在应激状态下恢复或在脑垂体障碍时的改变。本方并能使胸腺萎缩,相对重量较对照组减少约14%。并发现大鼠血中甾体类化合物含量超出正常大鼠。②消炎作用 《药学杂志》(1980;6:603):对小鼠角叉菜胶性水肿的抑制率为16.4%,与200mg/kg阿司匹林作用相同;对葡萄糖性水肿的抑制率为12.8%,与10mg/kg消炎痛作用相等;以小鼠足跖皮内注射乳死菌第六天的炎症峰为第一次,第24天的峰为第二次,则两次的抑制率分别为20.2%和36.1%。③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中医杂志》(1986;4:48) 36例胆绞痛患者,西医诊断为胆石胆囊炎者19例,化脓性胆管炎者4例,胆道蛔虫伴感染者13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证、血瘀证两大类。治疗前血瘀证之全血粘度(高切变和低切变)、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白细胞电泳时间均较气滞证高,两者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提示气滞证治疗前属“低粘综合证”,血瘀证属“高粘综合征”。用大柴胡
汤原方浓煎150毫升灌肠,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并辅以抗感染、抗休克、驱虫等对症处理方法。经治疗后,全血粘度,气滞证较治疗前有所增高,差异显著;血瘀证则有所降低,差异非常显著。血浆粘度,气滞证较治疗前亦有增高,差异显著;血瘀证则有所降低;差异显著。红细胞电泳时间,气滞证治疗前后无变化,血瘀证治疗后有所缩短,差异显著。血沉,气滞证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血瘀证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非常显著。所有指标,气滞证治疗后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瘀证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前后,气滞证与血瘀证对比现实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对比,除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电泳时间,血沉、红细胞压积外,各项指标差异均显著;治疗后则仅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差异显著,其他均无明显差异。④利胆作用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1 :45):用实验狗经十二指肠导管灌注复方大柴胡汤(柴胡、木香白芍各25克,黄芩、枳壳玄胡各15克,大黄后下40克,金钱草50克)4ml/kg,给药后胆汁返流量约增加3倍,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本方具有明显利胆和降低括约肌张力的作用,且不抑制括约肌的运动机能,对解除胆汁瘀滞有积极作用。其利胆作用有助于炎症的消退。
各家论述
1.《伤寒明理论》:大柴胡为下剂之缓也。柴胡味苦平微寒,伤寒至于可下,则为热气有余,应火而归心。苦先入心,折热之剂,必以苦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味苦寒,王冰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推除邪热,必以寒为助,故以黄芩为臣;芍药味酸苦微寒,枳实味苦寒,《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泄实折热,必以酸苦,故以枳实、芍药为佐;半夏味辛温,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辛者,散也,散逆气者,必以辛,甘者,缓也,缓正气者,必以甘,故以半夏、生姜、大枣为之使也。一方加大黄,以大黄有将军之号,而功专于荡涤,不加大黄,恐难攻下,必应以大黄为使也。
2.《医方考》:表证未除者,寒热往来。胁痛口苦尚在也;里证又急者,大便难而燥实也。表证未除,故用柴胡、黄芩以解表;里证燥实,故用大黄、枳实以攻里。芍药能和少阳,半夏能治呕逆,大枣,生姜,又所以调中和荣卫也。
3.《伤寒附翼》:此方是治三焦无形之热邪,非治胃府有形之实邪也。因往来寒热,故倍生姜,佐柴胡以解表;热结在里,故去参、甘,加枳、芍以破结。条中并不言及大便硬,而且有下利证,仲景不用大黄之意晓然。后人因有下之二字,妄加大黄以伤胃气,非大谬乎?
4.《古方选注》:热邪从少阳而来,结于阳明,而少阳未罢,不得不借柴胡汤以下阳明无形之热,故于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实脾之药,倍加生姜,佐柴胡解表,加赤芍破里结,则枳实、大黄下之不碍表邪矣。柴胡治中,大黄导下,二焦并治,故称大。
5.《金鉴》: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之法。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也;少加大黄,所以泻结热也;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备注
《金匮》有大黄二两。
相关文章
 请教天麻的用法
 真方五色丸(《普济方》卷三九一引《保婴方
 痔疮 的必看
 请帮找文章
 柴米油盐
 天仙藤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