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小便溺血,脉弦数濡涩者。
|
制备方法 | 上为散。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童便调下。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热郁伤阴,冲任不摄,而血不能藏,故渗入膀胱溺出纯血焉。地黄滋阴壮水,生用最能止血;柴胡解热升清,盐炒引之达下;阿胶补阴益血,蒲灰炒珠更能散血定血;白芍敛阴益血,配醋炒黄,引入肝脾敛血;茯苓渗利溺窍,乳拌不耗阴血;山药补益脾阴,炒黄兼能摄血;丹皮凉血止血;荆芥和血理血;地榆凉血涩血以止溺血也。为散童便调下,使小便清利,则热从溺泄而冲任完复,血室宁静,血无不归,岂有溺血之患乎。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