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活人书》卷十八。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清温燥湿。
|
主治 | |
制备方法 | 上锉,如麻豆大。
|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8-9分,去滓,取6分清汁温服。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1.《医方考》:温毒藏于肌肤,更遇于湿,名曰湿温。湿为阴邪,故憎寒;温为阳邪,故壮热;温热入里,故口渴;湿流百节,故一身尽痛;湿为阴,故脉沉细。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白虎汤也,所以解温热;加苍术者,取其辛燥能治湿也。 2.《本事方释义》:知母气味苦寒,入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石膏气味辛寒,入手太阴、足阳明;苍术气味苦辛温,入足太阴;白粳米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此治暑湿相搏而为湿温病者。以苦寒。辛寒之药清其暑;以辛温雄烈之药燥其湿,而以甘平之药缓其中,则贼邪,正邪皆却,病自安矣。 |
备注 | 苍术白虎汤(《宣明论》卷六)、白虎苍术汤(《保婴撮要》卷十八)。白虎加苍汤(《医学入门》卷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