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医林改错》卷下。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痘5-6天后,饮水即呛;瘀血凝滞之呃逆。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1.声带小结:王某某,男性,35岁,1982年9月11日初诊。诉咽部干燥不适,声音嘶哑已2个月,被宜春地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声带小结"。经用四环素、喉片、北豆根片及清热利咽中药治疗近月,效果不佳。证见形体壮实,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大便干结,脉缓,舌苔薄黄,舌质稍红,辨证为阴虚喉痹,瘀血内阻。治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之会厌逐瘀汤加味: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10g,赤芍12g,桔梗12g,甘草5g,玄参21g,麦冬15g,柴胡10g,枳壳1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15剂后,咽干声嘶明显好转,经耳鼻喉科检查声带小结已见缩小。方已中病,嘱续服15剂,经间接喉镜检查:声带小结已消失,回校任教。 2.慢性咽炎:杨某某,男,53岁。有慢性咽炎史2年。近1月余,咽喉干痛较甚,有梗塞感,咽部慢性充血.苔薄,舌下筋脉色紫。此属气滞瘀阻,津液耗伤。拟会厌逐瘀汤主之。药用:生地、桃仁各12g,红花、玄参、赤芍、胖大海各9g,柴胡、枳壳各4.5g,当归6g,桔梗5g,生甘草3g,每日1剂,治疗3周而愈。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