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白术1两,生地黄(炒)7钱,地骨皮7钱,泽泻7钱,知母7钱,赤茯苓5钱,人参5钱,炙甘草5钱,柴胡5钱。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处方来源
《兰室秘藏》卷下。
药物组成
白术1两,生地黄(炒)7钱,地骨皮7钱,泽泻7钱,知母7钱,赤茯苓5钱,人参5钱,炙甘草5钱,柴胡5钱。
加减
如小便快利,减茯苓、泽泻1半;如有刺痛,1料药中加当归身(酒洗)7钱。
功效
主治
午后发热,背恶风,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黄色;又治汗后发热。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远温服。
用药禁忌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足太阴、少阴、少阳药也。阳陷阴中,热在血分,故以生地滋其少阴,而以知母、地骨泻血中之伏火也。柴胡升阳以解其肌;苓、泽利湿兼清其热,参、术、甘草益气助脾,气足阳升,虚热自退,脾运而湿亦除矣。方名除湿,而治在退热,欲热从湿中而下降也。
2.《医林纂要》:午后发热,热在阳明经也;四肢沉困,太阴脾湿也,小便黄,湿兼热也;然而背恶风,则阳不足,汗后而仍发热,亦阳之不足;阳不足者,其湿热在阴,湿热在阴者,太阴脾主血分,其人血热而湿凑之。湿盛而阴之郁热转盛,阳不能拔,则反虚也。其过在湿,湿责之脾,热以湿深,故君白术;生地黄滋阴生血,且以胜热而能化湿为血;地骨皮甘淡补肺清金,而下生肾水;知母辛苦,泻肺逆即以生肾水,坚肾水亦转生肝血,此三味皆以泻血中之伏热也。泽泻泻肾之邪水,使由膀胱而出之;赤茯苓泻心下之水,使由小肠而出,此二味去湿而兼以清热。人参、甘草以补脾土,脾土厚则能胜湿,而血亦日滋,不生热矣。柴胡升阳气于至阴之下而达之膻中,布散经络以解沉阴郁热,东垣最长于用柴胡,此方妙亦在柴胡也。此以治湿热之在血分者。在血分则主于脾肾。凡治三焦者主行湿,湿行而热自消。此方名除湿,而治在去热,热平而湿自除。要尤在补脾胃而升阳,土厚阳升,则湿热皆息也。
备注
相关文章
 海藻散(《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妇女养血丸(《中药制剂手册》)
 假作真时真亦假——剖释cat00000、方舟子类
 救助牙出血
 二十四气七十二候
 动气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