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黄耆4两(生),归尾2钱,赤芍1钱半,地龙1钱(去土),川芎1钱,桃仁1钱,红花1钱。
来源:《医林改错》卷下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处方来源
《医林改错》卷下。
药物组成
黄耆4两(生),归尾2钱,赤芍1钱半,地龙1钱(去土),川芎1钱,仁1钱,红花1钱。
加减
初得半身不遂,加防风1钱,服4-5剂后去之;如已病2-3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4-5钱;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4-5钱。
功效
主治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水煎服。黄耆初用1-2两,以后渐加至4两。至微效时,日服2剂,2剂服至5-6日,每日仍服1剂。
用药禁忌
临床应用
1.中风偏瘫: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为基本方(黄耆30-60g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芎10-15g,地龙15-20g,橘络5-10g,丹参桑枝15-30g),治疗气虚血瘀中风偏瘫38例,其中脑溢血6例,脑血栓形成29例,脑栓塞3例。结果痊愈14例,显效14例,好转8例,无效2例。并认为本方用于出血性中风疗效较差,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2.坐骨神经痛: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31例,痊愈15例,显效6例,好转15例。服药最少一个疗程10天,一般服药3个疗程。
3.面神经瘫痪: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面神经瘫痪(口眼歪斜)18例,均属络脉空虚风邪损害引起(即外周性面瘫),18例皆获痊愈。
4.乳中结核:运用补阳还五汤内服,配合自制之“万灵丹”(雄黄乳香没药白芷肉桂各50g,血竭30g,细辛山柰山甲珠、土贝母各25g,麻黄100g,南星75g,冰片25g,樟脑100g,麝香5g,轻粉3g)外敷,治疗乳中结核18例,除1例效果不显,1例因故中断治疗外,其余16例均获痊愈。
药理作用
①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浙江中医杂志》(1986;3:110):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②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中药通报》(1987;2:51):补阳还五汤静脉注射,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能显著地增加心肌收缩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显著降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明显增加。③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陕西中医》(1986;10:466):补阳还五汤能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增加,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表明本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理学基础。
各家论述
《方剂学》:本方证系由正气亏虚,瘀血阻络所致,治当补气活血通络。方中重用黄耆以补气,使气旺血亦行,祛瘀而不伤正,为方中主药;辅以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络。因其主要目的不在于祛瘀,而在于补气通络,所以重用黄耆,取其力专性走,周行全身,以助推动诸药之力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备注
相关文章
 毒蕈中毒
 每位老中医的经验都值得总结
 赤膏(《鬼遗》卷五。)
 《那些泼向中医的污泥浊水!》
 诸积太仓丸(《金匮翼》卷四。)
 医分五等,你或你身边的医生是几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