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新定牛黄清心、安宫丸
|
处方来源 | 《温病条辨》卷一。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解热去毒,通窍镇静。
|
主治 | 太阴温病;手厥阴暑温;阳明温病,斑疹、温痘、温疹、温毒。
|
制备方法 | 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1钱,金箔为衣,蜡护。
|
用法用量 | |
用药禁忌 | 孕妇忌服。
|
临床应用 | 1.急性肝昏迷:钟某某,男,5岁。前二天脸上略现黄色,四肢软弱,精神困倦,略有冷热,当时检查指纹色紫,舌苔黄腻,全身黄色,面无表情,体温38.5℃,小便红赤。曾用茵陈等清热利湿退黄中药及青霉素、肝精注射二天无效,反而进入昏迷状态。患者欲转县人民医院治疗,行至中途,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认为绝望,转来治疗。经会诊采用安宫牛黄丸一颗,分二次化服。次日复诊,诸症大减,续用此丸半颗,另用中药清热利湿退黄,并注射肝精、葡萄糖,每日一次,连治三天痊愈。 2.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乙脑83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15.66%,有后遗症者2例。作者认为,对于完全昏迷的患者,需持续应用足量的安宫牛黄丸为主,至3-4日之久。再加针刺十宣、曲池、合谷、涌泉等才能收效。 3.急性脑出血昏迷:用针刺配合本方治疗急性脑出血昏迷16例,9例生命获得挽救,其中3例完全恢复健康,疗效为56.3%,死亡率降低至43.7%。方法:用轻而短的手法针刺人中等穴的同时,内服本方(不能吞咽者鼻饲),每日1-4丸,随证增减。 4.副鼻窦炎:治疗副鼻窦炎24例,其中病程半年以内者4例,半年-1年者8例,1年以上者12例。均有头痛头晕,鼻塞或流浊涕,嗅觉减退,口干红,舌质粗红,苔黄,脉滑数等症状,急性发作时头痛剧烈,痛处灼热拒按,怯寒发热。选用安宫牛黄丸内服,并用纱布或药棉外裹少许塞入患侧鼻孔,5-7天为1疗程,一般用1-2个疗程。治后18例症状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6例症状显减,或症状消失但半年内又有轻度发作。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1.《温病条辨》:牛黄得日月之精,通心主之神;犀角主治百毒、邪鬼、瘴气;真珠得太阴之精,而通神明,合犀角补水救火;郁金草之香,梅片木之香,雄黄石之香,麝香乃精血之香,合四香以为用,使闭固之邪热温毒深在厥阴之分者,一齐从内透出,而邪秽自消,神明可复也;黄连泻心火,栀子泻心与三焦之火,黄芩泻胆、肺之火,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朱砂补心体,泻心用,合金箔坠痰而镇固,再合真珠、犀角为督战之主帅也。 2.《成方便读》:热邪内陷,不传阳明胃腑,则传入心包。若邪入心包。则见神昏谵语诸证,其势最虑内闭。牛黄芳香气清之品,轻灵之物,直入心包,僻邪而解秽;然温邪内陷之证,必有粘腻秽浊之气留恋于膈间,故以郁金芳香辛苦,散气行血,直达病所,为之先声,而后芩连苦寒性燥者,祛逐上焦之湿热;黑栀清上而导下,以除不尽之邪;辰砂色赤气寒,内含真汞,清心热,护心阴,安神明,镇君主,僻邪解毒。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