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普济方》卷一四七。
|
药物组成 | |
加减 | |
功效 | 去湿泻热。
|
主治 | 真气已亏,胃中火盛,汗出不休;或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俱衰,胃中真气已竭,阴火亦衰,无汗皮燥,甚者湿衰燥旺,四时无汗。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上作1服。水2大盏,煎至1盏半,入细辛以下较清四味,再上火煎至1盏,去滓热服。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湿热汗出:张耘夫,已酉闰二月尽,天寒阴雨,寒湿相杂,缘官事饮食失节,劳役所伤,病解之后,汗出不止,沾濡数日,恶寒,重添厚衣,心胸间时作烦热,头目昏愦上壅,食少减。此乃胃中阴火炽盛,与外天雨之湿气峻热,两气相合,令湿热大作,汗出不休,兼见风邪。以助东方甲乙之风药去其湿,以甘寒泻其热,羌活胜湿汤主之。一服而止,诸证悉去。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