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茯苓1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半夏2两,风化朴消1分。
来源:《百一》卷五引《全生指迷方》。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茯苓丸、消痰茯苓丸、指迷茯苓、千金茯苓丸、世传茯苓丸、茯苓指迷丸、指迷丸
处方来源
《百一》卷五引《全生指迷方》。
药物组成
茯苓1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半夏2两,风化朴消1分。
加减
功效
潜消痰积,燥湿导痰。
主治
痰浊内阻,手臂痠痛或抽掣,不能举物,肢体麻木,眩晕,梅核气,癔病,及妇人产后发喘,四肢浮肿。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生自然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
用药禁忌
非大实者不可轻投。
临床应用
1.手臂抽掣:累有人为痰所若苦,夜间两臂常若有人抽牵,两手战灼,至于茶盏亦不能举,只以此药治之,皆随服随愈。
2.肢体麻木:冯某,女,50岁,右侧腓肠肌外缘麻木三个月,面积约有4×6cm。查患者舌象正常,脉滑实,乃痰客经络,血脉失养所致,疏方指迷茯苓丸,服12剂获验。
3.梅核气:赵某,女,36岁,咽嗌不适半年,如物堵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经耳鼻咽喉科检查无异常,脉滑,苔白,遂断为“梅核气”,方投指迷茯苓丸,服10剂后病愈。
4.癔病:陈某某,女,46岁,因家务事发生口角后,遂至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寡言少语,食欲减退,呕吐痰涎,时而胡言乱语,曾用西药氯丙嗪、谷维素、安定等不效。患者表情淡漠,语无伦次,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滑数,自感胸中有物堵塞。此留饮为患,疏指迷茯苓丸方加减:茯苓12g、枳壳12g、半夏9g、芒消12g、远志12g、石菖蒲12g、生姜3片,进2剂,大便通利;诸症遂减,食欲有增。后减芒消为9g,继进3剂而愈。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1.《医方考》:半夏燥湿,茯苓渗湿,湿去则饮不生;枳实削坚,风化消软坚,坚去则痰不固。
2.《成方便读》:方中以半夏化其痰,茯苓行其湿,枳壳破其气,而以姜汁开之,芒消下之,用法之周到,佐使之得宜,其痰有不去者乎。
3.《中医治法与方剂》:本方以小半夏加茯苓汤为基础,加枳壳和风化消而成。小半夏汤为著名的燥湿祛痰,降逆止呕剂。本方用之以燥湿浊而祛痰涎,配枳壳调畅气机,气行则痰湿亦行;又以茯苓利水渗湿,导水湿痰浊从前阴而出;风化消软坚涤痰,导痰浊从大便而出,共呈燥湿行气,消解顽痰功效。
备注
茯苓丸(《妇人良方》卷三)、消痰茯苓丸(《直指》卷十八)、指迷茯苓丸(《玉机微义》卷四)、千金指迷丸(《医学入门》卷七)、世传茯苓丸(《准绳·女科》卷二)、茯苓指迷丸(《不居集》上集卷十七)、指述丸(《金鉴》卷四十一)。
相关文章
 中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作者:太溪关元
 加味龙石散(《普济方》卷二九九)
 知道先生是常德人,如何联系先生?
 扁平疣兼湿疹案
 葶苈丸(《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金匮肾气丸和高丽参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