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蛔虫病是因吞食粘有蛔虫卵的不洁食物,化生湿热,损伤脾胃,蛔虫得以繁殖并寄居肠道, |
耗吸营养。以食欲不振,脐周疼痛,甚或体瘦腹大,大便排虫或检查有蛔虫卵为主要表现的 | |
寄生虫病。 | |
发病原因:
|
因吞食粘有蛔虫卵的不洁食物,或手指衣被等附着虫卵,不慎进入口内,直入肠胃,酿生湿 |
热,孵化成虫,寄生肠道,食人气血。其病理变化主要有二:一为虫毒移行至肺系,肺络受 | |
损,肃降无权,则产生咳嗽咯血,或虫毒生风,发于肌肤而为风疹风团;二为脾胃不和,蛔 | |
虫得以繁殖并寄居肠道,使肠胃气机不利,化生湿热,蛔虫耗吸营养,日久脾胃受损,导致 | |
气血生化不足,脏腑虚弱。 | |
本病可有蛔厥、肠结等并病。 | |
诊断要点:
|
有饮食不洁及吐蛔,排蛔史。儿童为多见。 |
脐周腹痛,痛无定处,时作时止,反复发作。病久体站腹大,面色萎黄,神情烦躁,恶心吐 | |
蛔或便蛔。 | |
初期可见蓝斑,面部可见白色虫斑,唇内侧有白色粟粒状小点,指甲花斑。腹部可触及索状 | |
蛔虫团,时聚时散。 | |
大便镜检可见蛔虫卵,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 |
疾病辨析:
|
气腹痛:腹痛突发,疼痛剧烈,但检查无形质改变,无吐蛔、便蛔史,大便镜检无蛔虫卵。 |
赤[扁]虫病:常伴腹泻,便中或夹有肉虫如姜片状,大便检查可找到姜片虫卵。 | |
治疗方法:
|
虫毒犯肺证 |
证候:咳逆气促,咯痰带血丝,或喘息痰鸣,伴发热,咽痒,或皮肤有风疹团块,舌红,苔 | |
黄,脉滑数。 | |
治法:宣肺平喘、清热杀虫。 | |
主方:麻杏石甘汤合使君子散 | |
用法: | |
加减:皮肤起风团,可加乌梅、蝉蜕、僵蚕等;咯痰带血丝,可加浙贝母、白茅根、仙鹤草 | |
。 | |
虫积肠道证 | |
证候:脐周腹痛,时作时止,发无定时,嘈杂易饥,恶心欲吐,流清涎,或呕蛔、便蛔,寐 | |
中磨牙,鼻中作痒,巩膜、面颊有虫斑,苔薄白或黄,脉沉弦。 | |
治法:驱蛔杀虫。 | |
主方:化虫丸 | |
用法: | |
加减:腹痛阵作,加乌梅、细辛、黄连;腹胀、便秘,加大黄、玄明粉;恶心呕吐,加制半 | |
夏、竹茹。 | |
脾虚虫积证 | |
证候:面色萎黄,体瘦腹大,饥不欲食,腹中时痛,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或吐蛔、便蛔, | |
舌淡,苔白,脉细弱。 | |
治法:健脾杀虫。 | |
主方:布袋丸 | |
用法: | |
加减:肢冷、腹痛,加细辛、川椒、干姜;神疲、食少,加山药、扁豆、黄芪;烦躁、口苦 | |
,加胡黄连、知母、黄柏。 | |
其他疗法:
|
驱虫治疗:可选用哌哔嗪、左旋咪唑、双荼羟酸噻嘧啶、甲苯咪唑等药。 |
单方验方: | |
★ 苦楝根皮30-40g,水煎加糖顿服,儿童用量酌减。 | |
★ 使君子,炒香,儿童每岁1g,成人每次10g,早晨空腹嚼服,连服3日,忌饮茶。 | |
★ 生紫苏子,4-10岁1次服20-50g,成人每次50-70g,每日2-3次, | |
捣烂空腹服。 | |
★ 小麦杆200g,加水800mL,煎至400mL,上午9时、下午4时各服200 | |
mL。 | |
★ 蛔虫病腹痛,可服食用醋100mL,兑入姜汁15mL。 | |
针刺治疗:腹痛不止时,可选足三里、中脘、天枢、内关等穴。 | |
评 介:
|
治愈:症状消失,镜检虫卵多次阴性,血常规检查正常。 |
好转:症状改善,镜检虫卵示转阴。 | |
未愈:症状无变化,镜检虫卵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