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暴痢是因饮食不洁,湿热疫毒之邪经口而入,壅滞肠间,阻遏气机,损伤肠络。以骤起发热 |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下脓血为特点的痢疾。 | |
发病原因:
|
本病病情较为急、重,症状明显,可出现厥脱等变化。 |
疾病辨析:
|
暴痢应与中暑、暑温相鉴别:二者一般均无腹痛下利、里急后重的主症,大便化验无脓细胞 |
及红细胞、巨噬细胞。 | |
治疗方法:
|
肠道湿热证 |
证候:多见于暴痢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赤白杂下如脓血,每日数次或数十次,口渴, | |
尿黄,肛门灼热,或伴发热、烦躁,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 |
治法:清热化湿、清肠止痢。 | |
主方:芍药汤,或葛根芩连汤 | |
用法: | |
加减:痢下白多赤少,脘痞呕恶,去大黄,加厚朴、制半夏、石菖蒲;痢下赤多白少,口渴 | |
心烦,去肉桂,加马齿苋、白头翁、地榆。 | |
肠道寒湿证 | |
证候:多见于暴痢中,腹痛下痢,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里急后重,脘腹胀痞,口粘不渴, | |
舌苔白腻或白腐,脉濡缓。 | |
治法:温化寒湿。 | |
主方:胃芩汤 | |
用法: | |
加减:常去猪苓、泽泻、生姜,加槟榔、当归、炮姜;若兼表证,加川芎、羌活、苏叶。 | |
热毒蕴肠证 | |
证候:多见于暴痢或疫毒痢中,发病急骤,腹痛较剧,便下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鲜血,壮 | |
热烦渴,舌绛,苔黄腻,脉滑数。 | |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 |
主方:白头翁汤 | |
用法: | |
加减: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加大黄、神曲、枳实、马齿苋、木香、槟榔;便下脓血或下鲜 | |
血,加地榆、地锦草。 | |
疫毒内闭证 | |
证候:多见于疫毒痢中,高热不退,烦躁不安,痢下赤白,数次而止,或腹胀如鼓,气急喘 | |
促,反大便闭塞,旋即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舌绛,苔干,脉弦数。 | |
治法:解毒开闭。 | |
主方:白头翁汤 | |
用法:,送服神犀丹,痉厥加服紫雪丹。 | |
加减:便秘、腹胀如鼓,加大黄、槟榔、厚朴;痉厥,加山羊角、钩藤。 | |
邪陷正脱证 | |
证候:多见于疫毒痢中,腹痛下痢,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多喘促,精神萎顿,呼吸息微 | |
,脉细数或微。 | |
治法:固阴回阳。 | |
主方:生脉散合参附汤 | |
用法: | |
加减:痢下无度、赤白相兼,加地榆、木香、黄连。 | |
肠道湿热兼胃气上逆证 | |
证候:多见于噤口痢中,腹痛下痢,赤白相兼,里急后重,饮食不进,恶心呕吐,胸脘痞闷 | |
,精神疲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 |
治法:清热化湿、和胃降逆。 | |
主方:开噤散 | |
用法: | |
加减:汤药不能入者,先用玉枢丹含化,再服汤药,呕吐、胸脘痞闷,加藿香;腹痛腹胀, | |
加木香、槟榔;下痢赤白,加马齿苋、地锦草。 | |
肾虚肠脱证 | |
证候:多见于休息痢中,痢久不已,时轻时重,白多赤少,里急后重,甚或脱肛,腹中冷痛 | |
,形寒肢冷,腰膝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 |
治法:温补脾肾、涩肠止痢。 | |
主方:真人养脏汤 | |
用法: | |
加减:脱肛者,加乌梅、石榴皮;神疲、气短,加黄芪、山药;腹中冷痛,加附片、干姜。 | |
脾虚湿热证 | |
证候:多见于休息痢中,下痢时发时止,发时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休时饮食减少, | |
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缓。 | |
治法:补脾益气、清化湿浊。 | |
主方:健脾丸 | |
用法: | |
加减: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去肉豆蔻,加黄芩、白芍、白头翁;气短、神疲,加黄芪。 | |
肠热阴虚证 | |
证候:多见于休息痢中,痢久不愈,便下赤白粘冻,量少难出,腹痛绵绵,心烦口干,形瘦 | |
乏力,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 |
治法:清肠坚阴止痢。 | |
主方:驻车丸 | |
用法: | |
加减:腹痛,加白芍、木香;口干、烦热,加沙参、石斛、乌梅;食少、纳呆,加山药、麦 | |
芽、山楂。 | |
其他疗法:
|
胃肠道隔离治疗,忌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
单方验方: | |
★ 鲜马齿苋,洗净,加入适量大蒜,共捣取汁服,每日2-3次。 | |
★ 地绵草,水煎代茶饮。 | |
★ 苦参、黄柏各30g,煎水服,每日1剂。 | |
★ 紫皮蒜30g,捣汁兑水少许服用。 | |
★ 服穿心莲片、香连片、黄连素等。 | |
体针疗法:取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内庭、曲池等穴。 | |
磺胺药物如复方SMZ,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以及其他抗菌药 | |
如痢特灵、氟哌酸等,均可酌情选用。 | |
若疫毒内陷心包,引动肝风或邪陷正脱者,可选取清开灵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四逆汤注射 | |
液等静脉滴注,亦应配合抗休克、抗呼吸衰竭、抗菌、人工冬眠等法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