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狂病指因情志刺激,阴阳失调,痰火内盛,瘀血阻滞等,扰乱神明,心神失主。以神志错乱 |
,精神亢奋,打骂呼叫,躁妄不宁,动而多怒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 |
发病原因:
|
狂病之发,多由精神因素刺激,阴阳失调,气郁化火,火炽则痰涌,痰火扰乱神明,心神失 |
主而发病。亦可由于瘀血内阻,使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连接,气血不能充养无神,则灵机混 | |
乱,神志失常,发生狂病。 | |
本病日久,火势渐衰,或经治而火去痰存,或瘀血不化,可转化为癫病或癫狂病。 | |
诊断要点:
|
多见于青壮年。可有家庭史。常见于性格外向、暴躁之人。可因强烈持久的精神刺激引起。 |
有精神错乱,哭笑无常,妄语高歌,呼号骂詈,狂躁不安,弃衣奔走,不辨亲疏,打人毁物 | |
,不避水火等精神、语言、举止不正常状态。 | |
绝大多数病人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 | |
排除药物、温病高热等原因所引起的精神症状。 | |
实验室检查:
|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阳性体征。 |
疾病辨析:
|
癫狂病:病人虽可出现狂躁等症状,但系狂躁与抑郁交替出现,有其抑郁、静而少动一面的 |
症状。 | |
脏躁:多见于女性,常见神情抑郁,悲伤欲哭,自悲恐惧,不若狂病之精神亢奋,打骂呼叫 | |
等。 | |
蓄血病:有发热,急性剧烈腹痛,可伴有呕吐及便秘等症,尿中排出大量卟啉前体,尿常呈 | |
红色。 | |
治疗方法:
|
痰火扰神证 |
证候:彻夜不眠,头痛躁狂,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甚则狂乱莫制,打人毁物,逾垣上屋, | |
高歌狂呼,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大滑数。 | |
治法:清热化痰、重镇安神。 | |
主方:礞石滚痰丸 | |
用法: | |
加减:常加胆南星、天竺黄、生龙齿、生铁落等。 | |
肠热腑实证 | |
证候:精神亢奋,烦躁不宁,甚则打人毁物,腹满便秘,小便短黄,发热口渴,舌红,苔黄 | |
燥,脉沉实。 | |
治法:清热攻下。 | |
主方:大承气汤 | |
用法: | |
加减:面赤、口渴,加黄连、黄芩、山栀;狂躁、不眠,加朱砂、龙齿、礞石。 | |
火热伤阴证 | |
证候:狂躁日久,病势已缓,时而烦躁不宁,时而多言善惊,恐惧不安,形瘦面红,心烦不 | |
寐,头晕健忘,口干唇红,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 |
治法:泻火滋阴、潜镇安神。 | |
主方:二阴煎 | |
用法: | |
加减:可加生龙齿、磁石、栀子等;心烦、失眠,加女贞子、旱莲草、龟板。 | |
气滞血瘀证 | |
证候:躁扰不安,恼怒多言,甚则登高而歌,或妄见妄闻,面色暗滞,胸胁满闷,头痛心悸 | |
,脉弦或涩。 | |
治法:理气化瘀。 | |
主方:通窍活血汤 | |
用法: | |
加减:可加香附、木香、琥珀、丹参等;可去麝香,加辛夷。 | |
其他疗法:
|
精神症状明显时应尽快控制症状,症状缓解后要及时解除社会和家庭环境中各种精神刺激和 |
情绪因素。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各种激惹因素。 | |
脉冲电针疗法:取穴百会、太阳、印堂、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大陵 | |
、郄门等,每次2-4穴,接上电针机,每次通电15分钟,每日1-2次。 | |
单方验方: | |
★ 礞石滚痰丸6-10g,每日2-3次,口服。 | |
★ 芫花1g,研末,每日1-2次,吞服。 | |
★ 寒水石30g,礞石10g,水煎服,每日1剂。 | |
西医西药:药物可用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亦可用胰岛素昏迷疗法和电休克疗法。 | |
评 介:
|
治愈: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观察1个月以上无复发迹象,能适应现实生活,工作能力恢 |
复。 | |
好转:症状减轻,自知力部分恢复。 | |
未愈:症状无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