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饥厥是因饥饿等而使营气不足,清阳不升,脑神失养所致。以突发心慌、软弱、冷汗、面白 |
,甚至晕厥等为主要表现的厥病类疾病。 | |
发病原因:
|
素禀脾胃薄弱,不耐饮饿及剧烈运动,饿则气馁,劳则气耗,营气耗伤;近期胃肠手术后, |
进食过早、过多,一则脾气受困、中气下陷,营精不散,另则气血速 流胃腑,熟腐水谷, | |
百脉血少,导致营气不足,清阳不升,脑神失营精奉养而成。病性多以脾胃气虚为主,亦可 | |
为气不化阴,阴虚生热,或气损及阳,甚则阳气虚脱。 | |
本病经及时诊治,多能缓解,屡发不已,需针对病因作相应治疗。 | |
诊断要点:
|
多为成年发病,常在饥饿或运动后骤然发生,亦可于清晨空腹时或下半夜、午餐前出现。部 |
分病人近期内有胃切除与胃肠吻合手术史,其发作多在术后1-3周,于餐后30分钟内, | |
或餐后2-3小时出现。 | |
突感胃脘不适,饥饿,软弱,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肢体颤抖, | |
脉细数。严重者可见烦躁不安,语言不清,神识模糊,步履不稳,思睡,甚至晕厥、抽搐等 | |
。血压可正常,或偏高或降低。病情轻者发作15-20分钟后可自行缓解,或于进食、饮 | |
服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后缓解(若因胃切除与胃肠吻合术后,于餐后短时间内发 | |
生者,则不宜给予进食或饮服糖水)。 | |
实验室检查:
|
空腹血糖多偏低或正常,发作时血糖一般低于2.8mmol/L(50mg/dl)。即 |
刻型倾倒综合征血糖可增高,延迟型倾倒综合征血糖则降低。 | |
疾病辨析:
|
虚眩:多发生于由平卧位转变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眩晕、疲乏、脉弱、血压降低 |
等症,血糖多正常。 | |
神劳、脏躁:女性多见,发作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血糖正常。 | |
痫病:突发昏仆,口吐涎沫,肢体抽搐,移时自醒,常有反复发作史,发作与饮食无关,经 | |
葡萄糖后不能终止发作,血糖正常,脑电图可发现癫痫样波。 | |
治疗方法:
|
脾虚气陷证 |
证候:胃脘不适,饥饿,恶心欲呕,头晕目眩,心悸,神疲气短,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肛 | |
门坠胀,或小便失禁,舌淡,苔薄白,脉弱。 | |
治法:补气升提。 | |
主方:补中益气汤 | |
用法: | |
加减:兼阴虚者,加麦冬、五味子;兼阳虚者,加熟附片、干姜。 | |
脾胃气虚证 | |
证候:胃脘似饥不适,恶心欲呕,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汗出肢凉,大便溏薄 | |
,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 |
治法:补脾健胃。 | |
主方:黄芪建中汤 | |
用法: | |
加减:兼脾气下陷者,加人参、白术、升麻、柴胡;兼阴虚者,加人参、麦冬、五味子;兼 | |
阳虚者,加人参、熟附片、干姜。 | |
胃热阴虚证 | |
证候:胃脘嘈杂似饥,头晕目眩,身烘热,汗出,口渴,心烦,恶心欲呕,思睡,舌红少津 | |
,苔薄黄,脉细数。 | |
治法:清胃滋阴。 | |
主方:益胃汤 | |
用法: | |
加减:口渴、多食易饮,加黄连、丹皮、栀子;兼气虚证,加西洋参、五味子、炙甘草。 | |
阳脱证 | |
证候:头晕目眩,视物昏蒙,语言不清,神识昏愦,虚烦不宁,甚至晕厥,抽搐,冷汗淋漓 | |
,面色苍白,肢体发凉,舌淡苔白润,脉微细欲绝。 | |
治法:回阳固脱。 | |
主方:参附汤 | |
用法: | |
加减:常加干姜、炙甘草、龙骨、牡蛎;兼阴脱者,加麦冬、五味子。 | |
其他疗法:
|
寻找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
避免过度疲劳、剧烈运动及饥饿。 | |
倾倒综合征者,宜少食多餐,多进干食少进汤饮,限制食糖,宜予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 | |
化合物饥饿,进餐后躺卧半小时左右,养成在餐间或空腹时饮水习惯等。 | |
一般低血糖症发作时可给予进食、饮服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 | |
评 介:
|
治愈:症状消失,或血糖恢复正常。 |
好转:症状减轻,或血糖上升而未恢复正常。 | |
未愈:症状、低血糖无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