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急性胆囊炎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急性胆囊炎是由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炎症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
以30-60岁多见。分为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化脓型两种类型。中医称此病为胆瘅,是因湿
热邪毒壅积于胆,胆汁及气血瘀滞而化热。以右上腹痛呕吐发热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
[热]病类疾病。
症状描述:  
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逐渐加重。或呈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
常在进餐后30-90分钟发作,伴有恶心、呕吐。
病情加重或胆囊化脓时,可出现寒战、高热。
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
体症描述:  
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明显,常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murphy征阳性。
炎症达浆膜层或已发生胆囊周围炎时,可使疼痛加重,并可引出反跳痛。
若胆囊发生穿孔,则出现弥漫型腹膜炎体征。
发病原因:  
早期以非细菌性感染炎症为主,多由胆囊管梗阻诱发。中医认为此病是因嗜食油腻肥甘,中
焦失于运化,湿热内蕴,阻于肝胆,或因嗜酒、喜食辛辣,热毒侵袭,情志失调,肝气郁滞
,胆失疏泄,以致胆汁淤积,湿热熏蒸,热毒炽盛,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故见胆囊肿
大,右胁痛、拒按,呕恶等症。属于内脏实热性病变。
本病若治疗及时多易缓解,治不彻底可演变为胆胀。胆瘅常合病有胆石。少数病重者可伴胆
囊穿孔,发为脂膜瘅[急性腹膜炎]等病。
诊断要点:  
临床诊断依据:好发于30-5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 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逐渐
加重,60%以上有右肩胛下区域或右肋缘牵掣痛。★ 有恶心、食欲不振,50%以上有
呕吐。★ 右上腹疼痛,Murphy征阳性,有时可扪及包块。30%-50%可扪及肿
大的胆囊。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严重者核左移。
胆囊造影:口服胆囊造影胆囊一般不显影。10%左右患者X线平片上可见右上腹阳性结石
影像。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血胆红素升高或尿胆红素阳性。★
ALT与AST可轻度增高,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淀粉酶多升高。
X线检查:★ X线平片可见到右上腹有阳性结石影像,胆囊软组织影增大。★ 胆系造影
:胆囊一般不显影。
B型超声检查:可见胆囊肿大,胆囊壁膜粘连,囊内有浮动光点。伴有结石时,可见结石影
像。
放射性核素胆系扫描。
疾病辨析:  
胃冲痛(胃穿孔):突发腹部剧痛,板状腹,肝浊音界消失,X线见膈下有游离气体。
胰瘅(急性胰腺炎):压痛点多以中上腹及偏左为显著,胆囊区触痛不明显,血、尿淀粉酶
显著升高。
蛔厥:多见于青少年,钻项样阵发绞痛,疼痛间歇时可如常人,腹部体征不明显,一般无发
热。
治疗方法:  
肝胆气滞证
证候:右上腹胀痛,痛引两胁,有时向右肩背部放射,口苦,呕吐,低热,舌淡红,苔薄白
,脉弦。
治法:疏肝利胆、理气解郁。
主方:小柴胡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木香郁金金钱草等;右胁下痛剧,加青皮川楝子延胡索;口苦、舌
红,加栀子黄连胆草
肝胆湿热
证候:右上腹剧痛,痛引肩背,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发热恶寒,黄疸,上腹拒按,尿短黄
,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主方:龙胆泻肝汤
用法:
加减:右胁下触及包块、压痛拒按,加丹皮丹参仁;恶心呕吐,加黄连、竹茹;湿重
,加厚朴苍术;有黄疸,加茵陈便秘,加大黄;伴有结石,加金钱草、海金砂内金
肝胆瘀滞证
证候:右上腹剧痛,痛不可忍,按之痛甚,恶心呕吐,腹胀纳呆,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弦
涩。
治法:行气化瘀、疏肝利胆。
主方:复元活血汤
用法:
加减:右胁刺痛、拒按,加莪术三棱三七;胀痛,加青皮、枳壳、木香;呕恶,加法夏
旋覆花
热毒炽盛证
证候: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剧烈,痛处拒按,可扪及包块,全身发黄,恶心呕吐,大便秘
结,小便短黄,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苦寒攻下。
主方: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
用法:
加减:右胁痛剧,加郁金、延胡索;伴结石,加金钱草、海金砂;呕吐,加竹茹、制半夏
夹有湿邪,加藿香、前仁、白豆蔻;烦躁、谵语,加丹皮、生地赤芍;神昏,配服安宫牛
黄丸。
其他疗法:  
体针疗法:主穴为阳陵泉、胆囊穴、足三里,配穴为章门、期门、曲池、合谷,强刺激加留
针。
耳针疗法:取皮质下、交感、胰穴、胆穴,中等刺激后留针或埋针。
单方验方:
青叶胆、胆草、黄芩各12g,水煎服。
★ 茵陈15g,虎杖10g,水煎服。
玉米须芦根各30g,茵陈15g,水煎服。
★ 马蹄草、金钱草各15g,胆草10g,水煎服。
鱼腥草、金钱草各15g,延胡索、郁金各10g,水煎服。
卧床休息,禁食,静脉补充能量。
评   介: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好转:症状减轻。
未愈:症状无变化。
相关文章
 20070090小儿多动症案
 小银箔丸(《圣济总录》卷十四)
 照海穴在哪?
 牛黄解毒丸
 腹部锻炼操-胀气便秘肠动力不足者适用
 [转载]俄罗斯科学家:转基因玉米滋生植物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