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鼓胀是因肝病或蛊虫病日久,或长期饮酒,或腹内有积块、痨、癌等病,阻碍气血水液运行 |
,水积于腹。以腹胀如鼓,肤色苍黄,腹皮青筋显露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 | |
发病原因:
|
鼓胀之成,系因情志所伤,酒食不节,劳欲过度,脾虚食积,感染蛊虫,积块、癌、痨等, |
使肝脾受伤,累及于肾。肝失疏泄,肝络壅寒,血不利则化为水;脾失健运,则水湿内蕴; | |
肾气不化,亦致水液停聚。气血交阻,水气停聚,淤积腹内,气、血、水互相搏结,则气血 | |
营精亏虚,机体失养,损伤阴阳,从而形成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 | |
由于本病多继发于肝积、肝痨、脂膜痨(腹膜结核)、肝癌等病之晚期,且正虚邪实,治疗 | |
棘手,易致肝厥,故预后多不良。 | |
诊断要点:
|
一般起病多缓,病程较长。有肝积、晚期蛊虫病、癌病、痨病等原发病存在。 |
初起脘腹作胀,腹膨大,食后尤甚。 | |
继则腹部胀满高于胸部,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孔突出,最大腹围在脐孔线。 | |
常伴乏力,纳呆,尿少,浮肿,出血倾向等。可见面色萎黄,黄疸,肝掌,蜘蛛痣。叩之呈 | |
鼓音或移动性浊音。 | |
实验室检查:
|
腹腔穿刺可抽到腹水。腹水一般为淡黄漏出液、比重低;若系癌、痨所致者,可为血性腹水 |
,多属渗出液。 | |
血浆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或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细胞 | |
及血小板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 | |
腹部B型超声波或CT检查:可见腹腔内大量积液,肝脏缩小,脾脏增大及门脉增宽。X线 | |
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现象。 | |
疾病辨析:
|
肝积:常为鼓胀的原发病,一般尚无明显腹水,腹壁青筋显露不明显。 |
虫鼓、血鼓、酒鼓、疸鼓、肝鼓的鉴别:虫癥有蛊虫病疫水接触史,大便检查有血吸虫卵或 | |
孵化有毛蚴,肝肿大以左叶为主;酒癥有长期饮食而少食的历史;血癥有心悸气喘、肢体浮 | |
肿、脉结代等症;疸癥有长期黄疸及“胆疸”特征,或于肝胆内发现结石,自觉症状较轻; | |
肝癥有肝瘟、肝热病、肝著病史。 | |
水肿类病变:以面睑、肢体浮肿为主,腹部一般不膨胀,更无青筋显露。 | |
肠覃:仅见于妇女,穿刺无腹水,平卧时反而前腹呈浊音、侧腹呈鼓音,最大腹围在脐孔下 | |
,脐孔位置可在剑突与耻骨联合之中点上,阴道检查有助于鉴别。 | |
治疗方法:
|
气滞湿阻证 |
证候: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舒,小便短少,舌苔白腻 | |
,脉弦。 | |
治法:行气化湿。 | |
主方: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 | |
用法: | |
加减:若苔腻微黄,口干而苦,气郁化火者,酌加丹参、栀子;若胁下刺痛,兼有血瘀者, | |
加延胡索、丹参、莪术等;尿少者,加前仁、泽泻。 | |
肝郁脾虚证 | |
证候:腹部胀满,肤色苍黄,腹皮青筋显露,神疲乏力,食少倦怠,面黄口苦,便溏,舌苔 | |
白,脉弦无力。 | |
治法:疏肝健脾。 | |
主方:柴芍六君子汤 | |
用法: | |
加减:舌淡、面白,兼有血虚者,加熟地、首乌、鸡血藤、阿胶;有烦热口苦、舌红者,加 | |
生地、麦冬、枸杞等。 | |
湿热蕴脾证 | |
证候:腹大坚满,脘腹撑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溏垢,两目、皮 | |
肤发黄,舌红,苔黄或灰黑,脉弦滑或数。 | |
治法:清热化湿行滞。 | |
主方:中满分消丸 | |
用法: | |
加减:一般宜去人参、干姜;有黄疸者,加茵陈、胆草;腹胀、便秘,可加商陆、大黄。 | |
寒湿困脾证 | |
证候:腹大胀满,腹皮绷急,按之如囊裹水,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精神困倦, | |
畏寒懒动,食少,便溏,尿少,舌苔白滑或白腻,脉缓。 | |
治法:温中健脾化湿。 | |
主方:实脾饮 | |
用法: | |
加减:水肿甚者,可加桂心、泽泻、猪苓;腹水多者,加椒目、葫芦瓢、泽兰、马鞭草;脘 | |
胁胀痛,加青皮、香附、延胡索;脘腹胀闷,加郁金、枳壳、砂仁;气短、乏力,加黄芩、 | |
党参。 | |
脾虚营亏证 | |
证候:腹大胀满,面色萎黄,腹皮青筋显露,心悸健忘,食少体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 |
缓。 | |
治法:健脾益气。 | |
主方:归脾汤 | |
用法: | |
加减:舌淡、面白,血虚明显者,加熟地、阿胶;腹胀、食少,加枳壳、郁金;恶心欲呕, | |
加法夏、砂仁。 | |
肝脾血瘀证 | |
证候: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肋刺痛,面色暗黑,面颈胸臂有血痣、丝状红缕,手掌赤痕 | |
,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饮,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斑点,脉细涩。 | |
治法:疏肝理气、祛瘀软坚。 | |
主方:调营饮 | |
用法: | |
加减:一般可加鳖甲、丹参;肿块不消,加土鳖虫、水蛭、鳖甲;大便色黑,可加参三七、 | |
侧柏叶;瘀痰互结,加白芥子、制半夏等。 | |
脾肾阳虚证 | |
证候:腹大胀满,形如蛙状,朝轻暮重,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疲乏力,畏冷肢凉,或下 | |
肢浮肿,食少便溏,小便短少不利,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弦无力。 | |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 |
主方:济生肾气丸 | |
用法: | |
加减:纳呆、腹胀,食后尤甚者,加黄芩、薏苡仁、扁豆;腹露青筋,加桃仁、赤芍、三棱 | |
、莪术;腰脊酸痛,加仙灵脾、巴戟天、仙茅。 | |
肝肾阴虚证 | |
证候:腹大胀急,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唇紫口燥,心烦失眠,颧红潮热,牙龈 | |
出血,鼻衄时作,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或光剥,脉弦细数。 | |
治法:滋补肝肾、祛瘀软坚。 | |
主方:麦味地黄丸 | |
用法: | |
加减:一般可加鳖甲、生牡蛎、阿胶等;津伤口渴,加石斛、花粉、芦根、知母;午后潮热 | |
,加银柴胡、地骨皮、白薇、青蒿;鼻衄、齿衄,加栀子、白茅根、藕节;皮肤发黄,加茵 | |
陈、黄柏;小便短赤,加猪苓、通草。 | |
其他疗法:
|
发泡疗法: |
★ 白芥子30g,公丁香10g,肉桂10g,白胡椒30g,共为细末,取适量药粉, | |
用醋调膏,纱布包裹,压成饼状,敷神阙穴,上用塑料薄膜、纱布固定。 | |
★ 甘遂、砂仁,研细末,大蒜头打烂,加水调糊,敷在脐中,用带束好,可使小便增加。 | |
单方验方: | |
★ 牵牛子6g,大黄2g,琥珀1g,共为末,每晨空腹服4-6g。 | |
★ 败酱草干根20g,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 |
★ 鸡骨草30g,丹参15g,水煎服,每日1剂。 | |
针炙疗法: | |
★ 体针疗法:选肝俞、脾俞、中封,平补平泻法。 | |
★ 耳针疗法:取肝、胃、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中度刺激或留针。 | |
饮食富于营养而易于消化。限制水、盐摄入。忌酒,避免进食粗糙食物。卧床休息。 | |
评 介:
|
治愈:腹水及全身症状缓解或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
好转:腹水及其他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 |
未愈:腹水未见减轻,其他症状及肝功能无改善或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