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尿道瘘是指因外力或手术等损伤,使尿道造成痿管与外界相通。以有尿液自瘘管外口溢出为 |
主要表现的瘘病类疾病。 | |
发病原因:
|
本病多因阴部外力所伤或难产、手术,痨虫侵袭等,损伤脬系,使尿液从损伤之处溢出,久 |
之形成瘘管而与外界相通。 | |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 | |
诊断要点:
|
有难产、外伤或结核等病史。女性多见。 |
临床表现为漏尿,由于尿液刺激,外阴、大腿内侧甚至肛门、臀部皮肤发红、增厚,有丘疹 | |
或浅表溃疡。外阴有瘙痒和灼痛。 | |
因漏尿而精神抑郁,失眠,性生活障碍。部分女性病人可有长期闭经,月经减少。 | |
妇科阴道窥镜检查、亚甲蓝试验、靛胭脂试验、膀胱镜检查及静脉尿道造影等均有助于确诊 | |
。 | |
疾病辨析:
|
劳淋:以经常腰痛,小便频急,淋漓隐痛等为主要表现,无阴道及皮肤漏尿。 |
小便不禁:小便仍经尿道排出,只是不能自控,并非其他损伤处漏尿。 | |
治疗方法:
|
脾肾亏虚证 |
证候:皮肤瘘口或阴道漏尿,腰酸,乏力,食欲不振,面色淡白,气短懒言,少腹坠胀,舌 | |
质淡,苔薄白,脉弱。 | |
治法:补气固脬。 | |
主方:补脬汤 | |
用法: | |
加减:一般可加人参、黄芪、五味子;兼阳虚者,加干姜、附子。 | |
肝经湿热证 | |
证候:瘘口红肿疼痛,尿液混浊,口苦口干,大便干结,或外阴皮肤灼热、瘙痒,有丘疹或 | |
溃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 |
治法:清利肝经湿热。 | |
主方:龙胆泻肝汤 | |
用法: | |
加减:膀胱湿热证 | |
证候:尿液混浊,腰腹胀痛,口渴不能饮,大便秘结,或身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 |
治法:清热利湿。 | |
主方:八正散 | |
用法: | |
加减:口渴、失眠,加麦冬、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 | |
下焦瘀滞证 | |
证候:腹部或小腹部胀痛与刺痛、拒按,尿色暗红或夹血丝,瘘口肉芽状突出,或损伤部位 | |
有青紫瘀斑,舌质暗或有斑点,脉弦涩。 | |
治法:活血行滞。 | |
主方:桃红四物汤 | |
用法: | |
加减:发热、口干,加黄柏、黄连、银花;小腹刺痛或胀痛,加延胡索、三七、青木香、乌 | |
药。 | |
其他疗法:
|
一般需手术治疗,可采用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等。可采用腐蚀疗法。 |
非手术治疗可采用持续保留导尿管,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预防感染,或选用不同类型的尿 | |
收集器以减轻患者漏尿的痛苦。 | |
出现湿热证候时,可选用单方验方: | |
★ 白花蛇舌草、银花、石韦、蒲公英各30g,水煎代茶饮。 | |
★ 鲜车前草50-100g,水煎服。 | |
体针疗法:脾肾两虚者,可选用脾俞、腰俞、足三里、中极、关元等穴,用补法。湿热下注 | |
者,可选用肾俞、膀胱俞、命门、三阴交等穴,用泻法。 | |
熏洗疗法:以高锰酸钾制成1:5000溶液坐浴,或用中药祛毒散(夏枯球、连翘、蒲公 | |
英、紫花地丁、白芷、明矾、甘草)水煎,先熏后洗。 | |
评 介:
|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瘘管消失或闭合。 |
好转:症状、体征减轻。 | |
未愈:症状、体征、瘘管无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