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是一种以肌张力增强和震颤为特征的锥体外系慢性退行性病变。 |
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多于女。 | |
本病临床主要特征为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震颤及姿势反射丧失。 | |
症状描述:
|
其基本症状包括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及姿势发射丧失,可伴有顽固性便秘,大量出汗, |
皮脂溢出增多,口涎过多,发育障碍。 | |
体症描述:
|
静止性震颤:多在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后可渐次发展至下肢、颈部、唇部、甚至头部,震 |
颤的特点是比较粗大,呈节律性,休息时明显,肢体自主运动时可减轻或消失,兴奋或激动 | |
时则加剧。 | |
铅官强直,若同时合并震颤,则表现为齿轮样强直。当四肢,躯干,颈部及面部肌肉受累时 | |
,可出现特殊姿势。 | |
臂肌及手指肌的强直,使病人上肢不能作精细动作,表现为书写困难,所写的字越写越小且 | |
弯曲不止,称为“写字过小症”。行走时“慌张步态”。颜面部肌肉强直,而使表情呆板, | |
称为“面具脸”。 | |
诊断要点:
|
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制定标准(1984年10月)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主要依靠临床 |
观察,要考虑以下几点:★ 至少要具备四个典型症状和体征(静止性震颤、少动、僵直和 | |
位置性发射障碍)中的二个。★ 是否存在不支持诊断原发性帕金森氏病的不典型症状和体 | |
征,例如锥体束征。失用性步态障碍。小脑症状、意向性震颤、凝视麻痹,严重的植物神经 | |
功能障碍。明显的痴呆伴有轻度锥体外系症状。★ 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减少,对确诊早期帕 | |
金森病和对特发性震颤、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的鉴别是有帮助的。一般而言特发 | |
性震颤有时与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很难鉴别,特发性震颤表现为手和头部位置性和动作性震 | |
颤而无少动和肌张力增高。 |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和腰穿脑脊夜检查无特殊改变。尿中DA及其代谢产物HVA含量降低。 |
脑脊液中多巴胺的主要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C)降低。 | |
5-HIAA的含量多低于正常人。 | |
患者T~3、T~4多低于正常。 | |
部分患者可见异常脑电图,表现为基本节律紊乱、变慢,波幅减低,分布不规则,两侧不对 | |
称。 | |
疾病辨析:
|
精神性震颤。 |
老年性震颤。 | |
甲状腺功能亢进震颤。 | |
治疗方法:
|
痰湿内蕴 |
证候:肢体震颤,肌强直,动作不利,胸脘痞闷,痰多流涎,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脉弦滑 | |
。 | |
治法:豁痰熄风,通络定颤。 | |
主方:导痰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若血瘀明显者,加丹参12g,赤芍12g;痰瘀化火,口苦心烦者,加入黄连、朱 | |
砂、竹沥。 | |
瘀血阻络 | |
证候:肢体震颤,肌强直,动作徐缓,肢体疼痛固定不移,屈伸不利,面色晦暗,舌质紫暗 | |
,或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横暴,脉弦涩或细。 | |
治法:活血化瘀,熄风活络。 | |
主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若气虚甚,加党参30g;震颤明显,加蜈蚣4条,僵蚕12g。 | |
气血两虚 | |
证候:震颤日久,程度较重,或见肢体拘紧,颈项强,活动不利,步态慌张,肌肉萎弱,体 | |
倦乏力,面色[白光]白,口唇苍白,动作乏力,头晕眼花,懒言少语,常自汗出,动则益 | |
甚,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淡或夹有瘀点瘀斑,脉缓弱。 | |
治法:益气养血,熄风活络。 | |
主方: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若震颤不减,加蜈蚣4条,熄风定搐;便秘,无明显热象者,加白术至60g,枳壳 | |
6g,升麻12g,以益气通便;失眠,加炒枣仁15g,夜交藤18g。 | |
肝肾阴虚 | |
证候:肢体震颤,肌强直,动作不利,形体消瘦,头晕耳鸣,目眩健忘,失眠多梦,急躁易 | |
怒,腰膝酸软,步态脱沓,行路不温,便秘,舌红少苔,脉弦细。 | |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 |
主方:打定风珠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若阴虚火旺者,兼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加知母10g,元参15g, | |
黄柏1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粉3g(冲服);失眠者,加炒枣仁15g,茯神15g | |
;颤甚,加蜈蚣4条,僵蚕12g。 | |
阴阳两虚 | |
证候:肢体震颤强直,动作不利,腰膝酸软,畏冷肢凉,疲乏无力,纳差便溏,舌淡胖有齿 | |
痕,苔白,脉缓。 | |
治法:滋阴助阳螅风。 | |
主方:地黄饮子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若兼血瘀明显者,加当归12g,鸡血藤15g,丹参12g,赤芍12g;震颤明 | |
显,加钩藤12g,蜈蚣4条;夜尿多者,加益智仁1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