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老年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多见于45岁以后,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
症状描述:
|
其临床症状为渐进性视力减退。 |
发病原因:
|
老年性退变、过度调节、营养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遗传和环境因素。 |
诊断要点:
|
50岁以上,双眼或前后发病,病程数月至数年不等。 |
视力逐渐下降,初期有固定黑影或单眼复视。 | |
初发期:晶状体周边皮质混浊,呈扇形、楔形灰白色,赤道部呈辐射状混浊。 | |
未成熟期:晶状体皮质混浊加重,向瞳孔区发展,体积膨胀,前房浅,半月虹膜投影,视力 | |
明显下降。 | |
成熟期:全晶体呈弥漫性乳白色混浊。 | |
过熟期:晶状体纤维分解溶化,排出水份,体积缩小,前囊可见彩色胆固醇结晶或白色钙质 | |
沉着,可有复视。 | |
疾病辨析:
|
老年性核硬化。 |
并发性白内障。 | |
蓝点状白内障。 | |
治疗方法:
|
肝肾阴虚 |
证候:睛珠混浊,视物昏花,眼前黑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苔白或少苔 | |
,脉细。 | |
治法:滋补肝肾。 | |
主方:杞举地黄丸加减。 | |
用法: | |
加减:阴虚有热,加知母、黄柏,以滋阴清热;腰膝酸软,加杜仲、桑寄生,以益精补肾, | |
强壮腰膝。 | |
脾肾阳虚 | |
证候:睛珠混浊,视物昏糊,视远不清,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喜热畏冷,大便溏薄,小 | |
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 | |
治法:温补脾肾。 | |
主方:明目大补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脾虚湿停,大便溏薄,去当归,加薏苡仁、扁豆,健脾肾湿;四末发凉,去肉桂,并 | |
加桂枝、细辛,以辛温通阳;完谷不化,纳差者,加焦三仙,以开胃化食。 | |
气血不足 | |
证候:睛珠混浊,目暗无神,视物朦胧,不耐久视,面色萎黄,神疲懒言,肢软乏力,舌淡 | |
苔白,脉细弱。 | |
治法:益气补血。 | |
主方:益气聪明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心虚惊悸,头晕少寐,加无味子、远志、茯神,以养心宁神;若纳滞无味,加枳壳、 | |
焦三仙,以利气和胃。 | |
肝热上扰 | |
证候:睛珠混浊,视物不明,头昏眼胀,或目涩头痛,或生眵流泪,口苦咽干,急躁易怒, | |
便结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 |
治法:清热平肝。 | |
主方:石决明散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肝火不盛,脾胃不实者,酌去大黄、栀子;无外邪者,去荆芥、羌活;头痛目涩,生 | |
眵流泪,加蔓荆子、菊花、白芷,以祛风止泪,清利头目;急躁易怒加柴胡、制香附以疏肝 | |
理气。 | |
阴虚挟湿热 | |
证候:银障渐发,目涩视昏,眼干不适,烦热口臭,口干不欲饮,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 | |
脉弦细或细数。 | |
治法:清热平肝。 | |
主方:石决明散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肝火不盛,脾胃不实者,酌去大黄、栀子;无外邪者,去荆芥、羌活;头痛目涩,生 | |
眵流泪,加蔓荆子、菊花、白芷,以祛风止泪,清利头目;急躁易怒加柴胡、制香附以疏肝 | |
理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