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肝硬变又称肝硬化,是肝脏本身或肝脏以外的多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伴结节 |
形成,肝脏正常组织结构消失,质地变硬。 | |
症状描述:
|
一般表现:常见恶心、呕吐或腹泻,可见营养性贫血。患儿体格矮小并多有明显消瘦。 |
黄疸。 | |
肝脾肿大。 | |
腹水。 | |
皮肤表现:皮肤颜色发暗。部分病例脐周腹壁静脉怒张。 | |
疾病辨析:
|
慢性病毒性肝炎。 |
结核性腹膜炎。 | |
血吸虫病。 | |
治疗方法:
|
肝郁脾虚 |
证候:食少纳呆,胸腹胀满,两胁胀痛,恶心呕吐,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 | |
而弦。 | |
治法:疏肝健脾。 | |
主方:柴胡舒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腹胀甚加木香、槟榔;泛吐清水加半夏、干姜;口干口苦加丹皮、栀子。 | |
脾肾阳虚 | |
证候:腹大胀满,胸胁胀痛,面黄肌瘦,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大便溏薄,多有浮肿,形寒 | |
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 |
治法:健脾温肾,化气行水。 | |
主方: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腹部胀满,食后较甚加砂仁、厚朴;怯寒冷甚加巴戟天、仙灵脾。 | |
肝肾阴虚 | |
证候: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腹大降起,午后低热,颧红口干,心烦易怒,或有鼻衄、齿衄 | |
,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少或无,脉弦细而数。 | |
治法:滋养肝肾,育阴利水。 | |
主方:一贯煎合猪苓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腹胀严重加大腹皮、莱菔子;齿衄加白茅根、茜草;烦躁失眠加炒栀子、夜交藤。 | |
肝脾血瘀 | |
证候:腹大坚满,腹壁青筋显露,两胁刺痛,可见蜘蛛痣、肝掌,大便色黑,舌紫暗,有瘀 | |
斑,脉细涩。 | |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 |
主方:膈下逐瘀汤合十枣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伴出血情况加三七粉;瘀结明显加穿山甲、地鳖虫;体虚明显减大黄、甘遂。 |